72岁的深圳戴阿姨,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二次复发后,几乎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经历了4年多的治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挽救性治疗方案有限且生存期短的特点。
就在戴阿姨不抱希望的时候,她的家人得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可以做CAR-T细胞治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戴阿姨成为自2021年6月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药品获批正式上市后,深圳首例接受该药品治疗并获得缓解的淋巴瘤患者。
幸运的是,戴阿姨的治疗预后良好、远超预期。她近期到医院复查全身PET/CT,评估结果显示,淋巴瘤已完全缓解。
肿瘤腐烂处掉落大片死肉
2017年8月,戴阿姨被查出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开始了漫长的化疗治疗之路。
在4年多的治疗过程中,她经历了一次次的希望和打击:2018年一线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2020年1月,距治疗结束1年多后复发,进行第二次化疗后再次获得缓解;不幸的是,同年7月,她的右上臂和左臀部又长出了肿瘤。
戴阿姨心里清楚,肯定是淋巴瘤第二次复发。吃够化疗苦头的她,逐渐心灰意冷,开始拒绝就医,任由肿瘤发展。
直到今年春节,他发现自己的臀部肿瘤烂出了一个大洞,大片大片死肉掉出来,恶臭难闻,折磨得她寝食难眠,生不如死。不得已之下,在家人努力地劝说下,戴阿姨来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
入院时,72岁高龄的戴阿姨身体状况极差,不仅消瘦不堪,严重营养不良,且左臀部几乎被肿瘤长满,一个12公分的创口里全是腐肉,右肘部长条形肿瘤直径也达到10多公分。
接诊后,血液内科主任张红宇耐心劝导戴阿姨,即使是肿瘤转移,也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随后,他带领团队成员分析研判病情,着手制定治疗方案。
为患者“量身定制”CAR-T细胞
考虑到戴阿姨的年纪和基础疾病状况,或难以承受再次化疗,张红宇团队在分析研判后,认为二次复发的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2021年6月,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药品获批正式上市。得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掌握国际尖端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后,戴阿姨和家属决定“放手一搏”。
2022年2月28日,北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团队成功采集戴阿姨的淋巴细胞,送往上海工厂量身定制。
此外,在深的北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团队动态监控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医院强大的造口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积极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减轻肿瘤负荷,控制左臀部感染伤口,极力创造条件让患者能接受治疗。
4月16日,为戴阿姨“量身定制”的CAR-T细胞回输到戴阿姨体内。细胞回输后,患者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并在5月5日顺利出院休养。
细胞回输后1个月,戴阿姨到医院复查全身PET/CT,评估结果显示,淋巴瘤已完全缓解。
120万“救命药”精准狙击恶性肿瘤
此次戴阿姨的“救命药”,是获批正式上市的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药品,售价为120万元一支。CAR-T细胞疗法,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其中,“CAR”指的是嵌合抗原受体。
CAR-T细胞疗法为何能够挽救戴阿姨一命呢?
“它的原理在于先激活免疫细胞,然后再去杀死癌细胞,即利用T细胞来杀死癌细胞。”张红宇解释。
治疗中,CAR和T细胞是协同作战的“战友”。T细胞就像待发的“子弹”,负责狙击;CAR相当于一套“GPS导航系统”负责定位。
T细胞一般指T淋巴细胞,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会被T细胞识别、杀伤和清除。但由于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伪装能力极强,以至于T细胞很难精确识别,这时就需要承担着“GPS导航作用”的CAR来精准定位癌细胞。
定位之后,医生会对T细胞进行改造和回输。回输到病人体内的T细胞,遇见表达对应抗原的癌细胞之后,T细胞会被激活和扩增,进而能以超强攻击力杀死癌细胞,最终实现清除病灶。
2017年,美国FDA批准首个CAR-T细胞产品用于治疗25岁以下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这是人类癌症治疗史上首个“以细胞工程为基础的基因疗法”。
北大深圳医院作为深圳市最早具有干细胞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其血液内科拥有多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此前,血液内科已多次率先在全球开展创新性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成功病例。
此次,为做好商业化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组建了亚专科,并培养骨干人才。戴阿姨作为深圳首例成功接受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获得缓解,顺利出院,意味着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将重获更多新生的机会。
未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将与细胞治疗药品制备方紧密合作,不断提升治疗精度和预后,持续造福广大的淋巴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