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内细胞治疗企业亘喜生物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收购协议。自中国Biotech有史以来,亘喜生物是第一个被MNC完整收购的中国创新药企。
作为拟议交易的一部分,阿斯利康将获得亘喜生物资产负债表上剩余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该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交割,具体取决于惯常的交割条件、包括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亘喜生物股东的批准。该交易不影响阿斯利康2023财年业绩指导。亘喜生物将作为阿斯利康全资子公司继续在中国及美国运营。
Biotech卖身MNC
资本寒冬下的新出路?
据悉,亘喜生物科技集团是一家面向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企业,致力于开发创新性细胞疗法以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此次拟议收购将为阿斯利康公司不断扩充的细胞疗法管线增添GC012F CAR-T细胞疗法。作为基于FasTCAR技术平台打造的核心产品,GC012F是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型BCMA/CD19双靶点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有望成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其他各类恶性血液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新一代治疗方案。
自体CAR-T细胞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重新编辑修饰患者自身的免疫性T细胞,使之靶向攻击致病性细胞以治疗疾病。生产制备过程复杂且冗长是当下细胞疗法行业面临的主要瓶颈。由此,亘喜生物针对性地开发了FasTCAR次日生产技术平台,不但能显著缩短生产时间,还能强化T细胞健康状态,进而提高自体CAR-T疗法针对患者的潜在有效性。该技术亦有未来应用于治疗罕见病的潜力。
据悉,GC012F是一款基于亘喜生物专有的FasTCAR技术平台开发的BCMA/CD19双靶点自体CAR-T细胞疗法,有望变革性地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带来快速、深入且持久的效果,并具备差异化的安全性优势。
此前,亘喜生物已在美国启动了一项评估 GC012F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1b/2期IND临床试验,在中国也即将启动同适应症的1/2期IND临床试验。此外,美国FDA和中国NMPA都已批准了GC012F针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rSLE)的IND申请,同时,一项针对同适应症的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也已启动。2023年11月,2023年ASH年会已公布GC012F治疗NDMM IIT临床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临床数据显示总体应答率(ORR)为100%,微小残留病灶阴性的严格完全缓解(MRD- sCR)率为95.5%。
阿斯利康扫货国产潜力管线
布局打造下一轮增长曲线
今年,阿斯利康启动买买买模式。疯狂扫货国产创新药。11月20日,阿斯利康与祐森健恒就靶向KRAS G12D突变的小分子候选药物UA022项目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阿斯利康将支付24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3.9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11月9日,阿斯利康和诚益生物就GLP-1药物ECC5004达成20亿美元独家合作;此外,阿斯利康还与隆耀生物达成 CAR-T 研发合作,与珂阑医药达成高胆固醇血症药物研发合作,与礼新医药、康诺亚达成 ADC 合作等等。
盘点阿斯利康重点布局的管线,包括不少十分热门、竞争激烈的领域。在慢性病领域,阿斯利康围绕心血管、肾脏和代谢(CVRM)、呼吸及自体免疫(R&I)、免疫疗法和疫苗(V&I)等多个细分领域,进行精细的研发布局,发挥精准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疗法优势。
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阿斯利康CVRM领域收入达到52.39亿美元,占比24%,同比增长20%;R&I领域收入达到31.8亿美元,占比14%,增长10%;V&I领域收入达到6.32亿美元。
在慢性病领域,阿斯利康拥有多款重磅药物,销售超过10亿美金并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临床研究的推进,适应症的拓展,患者对于这些创新药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阿斯利康全球慢性病临床研发管线中有近50个临床项目正在推进,临床管线内的新分子药物超过20个。
在罕见病领域,阿斯利康主要布局旗下子公司Alexion相关药物的发展。Alexion在罕见病领域拥有30年以上的领先地位。2023年上半年,Alexion带来的罕见病业务为阿斯利康带来了39.19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2%。
目前,阿斯利康在全球已经有5个罕见病创新药物获批7个适应症,包括Soliris、Ultomiris、Strensiq、Kanuma、Koselugo。中国是阿斯利康布局罕见病研发团队的国家之一,已经有2款罕见病药物在中国获批,覆盖5个适应症。
此前,MNC更加热衷产品、管线的交易,比如默沙东与科伦博泰、药明生物与GSK、映恩生物与BioNTech、百力司康与卫材。此次亘喜生物与阿斯利康达成收购协议,是否将会开启中国 Biotech新一轮卖身潮?
在行业寒冬下,收购为现金流紧张的Biotech提供了一条新出路,使得更多有临床价值的产品得以继续研发下去。MNC们在对旗下管线进行削减的同时,也在通过并购扩张新的领域,为自己打造新的增长曲线,收购完成后或许合作双方都能找到属于各自的制胜法典。
本图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