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2年版)》,为各级医疗机构规范超说明书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广东省药学会自2015年以来发布的第八版,本次总计纳入269个药品。
从入围的具体品种来看,今年共新增了37条用药信息,其中涉及5个抗肿瘤药大品种,包括卫材(Eisai)的艾立布林、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罗氏的奥妥珠单抗、辉瑞的克唑替尼、百时美施贵宝的伊匹木单抗。
自2022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正式施行,“超说明书用药”的合法性问题得到明确。
超适应证用药是指超出药品说明书所标明的适应证范围而用药的行为。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现部分药品有了新的临床适应症,但超出了药品说明书范畴。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展了探寻经典药物新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将“老药”更快地应用在患者身上。
有药物监测研究相关专业人士曾指出,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远高于按说明书用药,而导致超说明书用药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药品说明书的更新滞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新药批准往往基于有限的临床数据,而药品上市后经过临床实践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经验。由于更新药品说明书内容的审批过程复杂,制药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消耗巨额费用,才能完成符合注册要求的临床研究证据,造成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实践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也曾表示,医学的发展是一个探索的科学,很多标准包括国际上的惯例都是几年前的,目前情况又有了发展,因此从现在获批的药品适应症或者写入指南的医疗方案很可能都是落后的,那么就应该基于较为充分的临床证据给患者一些超适应症,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疗,也是为了探索诊疗效果,事实上也有很多的药物超出了适应症以后确实有效。
虽然超适应症用药可能带来一些风险,但在严格监督之下,能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让更多药物新功能被“解锁”,并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例如此次新增的克唑替尼胶囊,基于美国FDA批准克唑替尼用于ALK阳性的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以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发布《儿童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有关证据,此次被允许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据悉,美国FDA批准克唑替尼用于治疗ALK阳性的复发/难治性全身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岁以上儿童和成年患者的适应症,是基于研究ADVL0912(NCT00939770)的结果。该研究共入组121例年龄在1~21岁的患者,包括26例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性治疗的ALK阳性复发/难治性ALCL患者。结果显示,接受克唑替尼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8%。而在对治疗有反应的23例患者中,有39%持续缓解至少6个月,22%持续缓解至少12个月。
业内人士指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在合理合法、科学严谨的情境下得到应用,相比创新药可以大大缩减研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根据以往经验,一个新药的研发至少需要10年、耗费10亿美金,且成功率只有10%,如今则成本更甚。而拓展一个药品新的适应症,最短可能只需要3年左右。所以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超说明书用药,可以让患者更快得到治疗的药品,实现药物可及。
临床实践中,在开展超适应症和超指南的临床研究上,很多是临床治疗的创新,并不是过度治疗,而是在严格的监控下实行的。事实也证明,很多癌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获益的。
事实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抗肿瘤药等药物的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更为显著。业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肿瘤治疗的复杂性,治疗中较为常见的联合用药,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促使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在肿瘤治疗中较为普遍地存在。
有数据显示,山东某医院统计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到院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1000例患者情况。在2500份抗肿瘤药物使用医嘱中,超说明书用药医嘱达到800份,占比为32.0%。具体来看,前3位超说明书用药的药物为抗肿瘤抗生素、其他抗肿瘤药物、烷化剂,占比分别为48.5%、36.0%、30.5%。
另有一家医院统计了一段时间内肿瘤内科中入院诊断为肿瘤疾病的303份病历,其中含抗肿瘤药及其辅助药物用药医嘱数1069条。分别按处方和用药医嘱计,超说明书用药的病历有237份,占78.22%;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嘱数有510条,占47.71%。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包括:超适应症(62.35%)、超用法用量(34.31%)、超疗程(2.16%)及超适应人群(1.18%)4种。抗肿瘤辅助治疗药超说明用药比例最大,为58.92%。
不可否认的是,《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2年版)》悉数列出肿瘤药可以扩大使用的适应症范围。对于许多抗肿瘤药的生产企业来说,上述药品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扩大,直接增加相关品种的销量。与此同时,相同赛道的部分药企也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与格局调整。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销售额TOP20的品种中,抗肿瘤药占据6个席位大获全胜,单抗市场火力全开。例如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2021年全球销售额居第四位,高达171.86亿美元,成为2021年最畅销的抗肿瘤药。与同类竞争对手BMS的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相比,K药销售额为其两倍。除此之外,K药一直在扩展新的适应症,与罗氏的曲妥珠单抗联合用于HER2阳性胃癌,与卫材合作联合乐伐替尼用于晚期肾癌等适应症,已在2021年获FDA批准,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贝伐珠单抗则是罗氏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在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销售额快速增长,2019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20年再创新高,其2021年全球销售额达30.56亿瑞士法兰(约合32.9亿美元)。如此广阔的市场也迎来了群狼环伺。截至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8家本土药企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形成了“合围”罗氏的竞争局面。随着国内药企的发力,罗氏市场份额快速下滑,从2019年独占市场下滑至2020年71%,2021年一季度已跌破50%。面对潜力巨大的贝伐珠单抗市场,国内厂商已经开始较量,竞争正在趋向白热化。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2年版)》新增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