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近五年国内中药企业的发展现状,那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部分中药企业能及时把自身优势与国家政策、企业资源与市场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政府扶持、市场认可、企业受益”的良性发展之路;但也有中药企业由于不能顺应国家中医药政策的发展,导致自己发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
但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市场,让企业迎来了良性竞争的氛围,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组合拳虎虎生风
自2017年《中医药法》颁布以来,国内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药企业都能雨露均沾得到受益。
自2015年以后,由于多方面原因、过去“香饽饽”的中药注射剂迎来了灰暗的冬天。全国1700多个中药注射剂品种,自此走上了“管控、限量、限病种、限级别医院”的发展慢车道。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后,各地加紧了对医保费用的管控。控制“药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取消药品加成”越来越紧,再加之“两票制”的渠道管理政策,让很多以医院为主要销售战场的中药企业感受到了压力。
尤其是2019年7月国家医保局推出了“省级医保目录三年内清退”的政策以后,那些没有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中药企业将面临产品销量骤减的局面,尤其是那些既不是独家品种,又不是国家医保品种,还不是省级医保品种的产品,面临被医院“踢”出去的危机。
2019年3月,国家还推出了“西学中政策”,要求“所有的西医医生必须要经过至少1年的中医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后,才能处方中成药”。虽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这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受限,但对以医院市场为主的中药企业来说,冲击力度依然不小。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加压式”政策以外,近年来中药行业也有“红利式”政策出台:例如,2021年2月出台的“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全面放开”政策,就让已经拥有配方颗粒生产资质的73家中药企业尝到了甜头。
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具有抗病毒类中药产品的企业也都受益匪浅。例如,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在2020年就实现了42亿元的年销售额。
市场:中药企业有苦有甜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的医药行业肯定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顺应政策发展变化的企业就可以顺势而为、迅猛发展。
例如,以“院外大健康市场”为主渠道的生产OTC产品、蓝帽产品、功能性食品的企业,最近几年都发展得不错。例如,东阿阿胶、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广誉远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消费者教育、圈粉经济、短视频经济等进行产品推广,销量都实现了飞速发展。
由此,中华老字号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跨界产品,例如武汉马应龙药业推出了眼霜、东阿阿胶集团推出了阿胶咖啡等,采取“时尚化包装”,一经上市便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者的认可。
药典:市场再度洗牌
2020年新版《中国药典》已经开始实施了,其中对中药原料的农残和重金属残留这2项指标设立了“史上最严”的检测标准。不久前笔者了解到国内某道地产区生产的某道地中药饮片90%不符合《新版药典》的收购标准,导致上万吨的中药原料烂在地里无厂家敢收。
但那些很早就严格按照GAP药源基地进行种植的“绿色有机、可溯源”的优质中药原料在2021年却大卖特卖、供不应求,很多品种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了价格翻几番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的大环境下,只有那些顺应国家政策、符合市场要求的中药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获得持久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