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4+7”扩面,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开标。本次采购与第一次带量采购一致,共涉及25个品种38个品规。虽然业界对这场竞争早有预期,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出乎预料,有的企业表现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
降价程度出乎意料
统览这次集采中标结果有些许感慨:一是降价程度之大竟达59%以上。虽然此次国家联采弱化了竞争程度,却丝毫没有减少降价程度,可能是由于市场太过诱人,企业不得不以低价来个破釜沉舟,又或许是有了上次“4+7”被击败的心理阴影,这次孤注一掷。
中标姿态大相径庭
二是虽然都是中标,但中标的姿态却大相径庭,最终结果也各不相同,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以较高的报价中标,量价皆得,成为了大赢家;有的却以击穿底价的价格中标,甚至是第二名的一半报价,让内行怎么也看不懂,明明可以高出不少的价格中标,却白白让利润洞穿冰点,表面的胜利换来“赔本赚吆喝”的结局。
根据本次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规则,事先已经确定中选企业为3家,中选企业按申报价格由低到高依次交替确认供应地区,每个拟中选企业每次选择一个省(区),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省(区)选择确认完毕。按照依次交替确认省份的模式推测,即使报价再低也只有几乎固定的市场(如1/3),而不像上次“4+7”那样的单一中标竞争格局。中标价格太低,中了不一定是好事,没中不一定是坏事。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4+7”集采扩面后,大部分跨国药企依然没有增加参与的热情。他们认为:“即使不降价,凭原研药的优势也会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若像国内企业这样疯狂降价,总销售额不会提升,考虑再三后,还是以利润为主吧。”这从另一方面也算是给了国内企业一个警醒。
营销触角向前推移
三是企业营销模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营销的触角向前伸了。因为一旦企业中标,就意味着市场前期的准入、公共关系、临床推广等统统可以取消了,企业的精力向前移到产品开发和投标报价上。
随之而来的是,营销队伍也该换人或减薪了。更有一种极端的声音认为,药企的销售队伍该解散了。虽然此话有些偏激,但此次联采扩围实施后,中选企业销售架构将会做大的调整,所谓“以价换量”的实质就是用这么低的价格换取全国大的市场和国家保量保回款。如果趋势成为事实,那些以客情维系临床开发为主业的医药代表将无用武之地。再说了,企业还拿得出这些费用吗?
虽然如此,集中采购让如此多的企业趋之若鹜,大幅降价,我们还是要为此鼓与呼的。毕竟这样达到了为国为民的伟大目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场平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