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大西北盛产党参、黄芪、当归等药材的一个小山村,甘肃陇西福星镇原家岔村公示平台发布消息称:该村77户被保险人领到2018年中药材保险赔付金额。按52元/亩的投保标准,药农们拿到的保险赔付率约为54%。发生这次赔付的主要原因是受天气影响,造成整体货源受损。
如果说,商保是为药材种植兜底的话,那么,政策层面推动致富就是在给药材种植“踩油门”。据甘肃省官方消息,该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主要品种有当归、党参、大黄、黄芪,其中当归占全国产量90%,大黄和党参占全国产量60%,黄芪占全国产量50%。2018年该省药材种植面积约460万亩,产量预计达120万吨。在“政府+核心企业+银行+合作社+农户+保险”的政策驱动下,基本上是能种植药材的地方都种上了。日前,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参加今年康博会时告诉记者:“不仅主产区扩种,新产区种植也在逐年增加,药农种植积极性很高。”
保险能否真正兜底?
采访中,尽管产能在逐年增加,但不少药材商表露的多是相近的担忧:“怎么规避过去‘产能与价格’的怪圈?我们很担心药材价格的走势。”
事实上,从中药材天地网刊发的信息来看,2017-2018年当归种植面积扩种明显,今年10月当归(药厂货)价格较去年同比下滑21.4%。2018年各产地当归已产新上市。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扩产的影响开始显现。如今,商保介入后,即便收成不好还有兜底,似乎药材扩种没了后顾之忧。
然而,事实开口说话。定西农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药材产值保险共承保2.96万户,保费收入1180万元。但在保险期间,受气候及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中三个月,保险公司就接到受损的投保药农报案207笔,向2.59万户药农理赔3450万元。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不但把保费收入全部赔给了药农,还倒赔了2270万元,理赔户数达到87.5%。
也有人给药农算了一笔账:就2018年的党参生产成本来看,每公斤党参苗的平均价格接近20元,按每亩用苗量80公斤计算,亩种苗成本1600元,加上化肥农药、种植采挖的人力成本等,一亩党参总生产成本约4000元。而中药材产值保险对党参每亩的承保额为2200元。根据2018年亩产党参成本,保险公司的赔偿额无法抵消当年种植党参亩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非风调雨顺,否则商保究竟能为药材种植撑多大的腰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专家担忧的是,全国范围内扩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鼓励药农发展致富的前提下,如何解决供求平衡问题具有极大的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种植面积达3466.89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形成对比的是,成药产能连续下降,造成原料需求不足。
专家称:“要警惕出现道地药材异地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影响药材种植质量。药材好,药才好。种植环节虽是前端,但关乎成药质量和品质,如何在经济性与药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很大的考验。”
供应链合力烫平产业皱褶
市场的终究需要市场来检验。量价博弈也好、强调道地性也罢,最后都得听市场的。7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开征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除增加的章节外,内容也有较大修改,高标准、严要求,兼顾当前生产技术水平的思路贯穿始终。“我们认为,药材质量的源头在于种植;而种植的源头,又在于药材种子种苗。”四川某药材公司负责人李卿平告诉记者,“种子种苗的质量控制一直是行业的一大短板,建议培育全国性的种子种苗公司,建立统一的种植规范。同时要想提高中药材质量,必须把好入口关,坚持道地药材的本质属性。”
此外,业内人士普遍建议,应加强中药饮片标准与产地加工、炮制工艺及辅料的综合研究,并进行产业化的生产验证,从而建立更为完善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尤其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饮片炮制技术平台。由于药材既是药品又是农副产品,其经营未实行许可管理,中药材专业市场还存在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难的问题,因而时有伪劣中药材流入市场的报道。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支招,“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把药材种科学。”他介绍,他们研究团队对南苍术挥发油的道地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有独特的化学特征。他们还建立了中药资源种质DNA身份证适用于品种鉴定。由于种质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导致药材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如大麻叶、小麻叶等,道地性越明显,其基因特化越明显。而且逆境能促进道地药材的形成,以丹参为模式药用植物,揭示了道地药材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以黄芩为研究对象,发现道地药材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验证了“道地药材的道地性越明显,其基因特化越明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