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门户日前发布信息,武田(Takeda)递交的ALK抑制剂布格替尼片(brigatinib)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作为新一代ALK-TKI,2017年4月,布格替尼已经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用于二线治疗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截至目前,NCCN指南推荐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用药纳入多款TKI药物,优先推荐的就包括布格替尼。本次布格替尼拿到中国市场入场券,获批适用于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或将给ALK-TKI领域带来新的改变。
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世界范围内癌症患者的数据开始不断增加。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的癌症数据并不容乐观,不论是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中国都位居全球第一。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例数已经超过80万。
在肺癌的突变靶点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突变占5%,由于发病率相对低,它也被业界称之为“钻石突变”。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ALK阳性的NSCLC患者每年新发病例数也接近3.5万。
随着越来越多ALK靶向药物的出现,ALK阳性的NSCLC已经可以达到长期生存“慢性病”状态。不过,现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发生耐药、脑转移等各种情况,患者仍有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
据悉,布格替尼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上市,主要基于一项名为“ALTA-1L”的I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是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布格替尼在晚期ALK阳性NSCLC靶向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对照组并非选择传统化疗方案,而是“头对头”挑战ALK阳性NSCLC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克唑替尼。
结果显示:主要终点BIRC评估的mPFS,布格替尼组为24个月,而对应的克唑替尼组mPFS仅11.1个月(风险比[HR]=0.48,P<0.0001)。研究者评估的mPFS布格替尼组为30.8个月,克唑替尼组为9.2个月(HR=0.43,P<0.0001)。布格替尼降低了5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此外,在基线伴脑转移患者中,ALTA-1L研究结果显示布格替尼的颅内ORR达78%(vs克唑替尼26%),对于颅内病灶缓解的患者有长达27.9个月的持续缓解时间,对照组为9.2个月。全部基线伴脑转移患者BIRC评估的中位PFS为24.0个月(vs克唑替尼5.6个月,HR=0.25,P<0.0001)。更可贵的是,针对脑转移患者,布格替尼 OS的HR为0.43(P=0.020),表明该药在脑转移患者中有生存获益,且基线伴脑转移患者4年生存率仍高达71%(vs克唑替尼44%)
肺癌领域靶向药物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ALK突变患者,众多的ALK-TKI上市为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的获益。截至目前,国内共有5款ALK抑制剂获批上市,包括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莎替尼等,以及刚刚获批的全新ALK抑制剂布格替尼。
2011年,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上市,正式开启了ALK阳性NSCLC靶向治疗新时代。自此之后,靶向药物逐渐成为肺癌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然而,一代ALK抑制剂药物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无法穿透血脑屏障。数据显示,30%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生脑转移,75%的患者在治疗两年之内会出现脑部进展,生存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肿瘤转移到脑部,通常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很多患者的生存期短。
此后相继上市的二代ALK抑制剂,同一代药物相比,治疗的安全性更高,而且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还可以在克唑替尼治疗失败后克服耐药性。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布格替尼上市前,国内已上市的ALK-TKI已经全部进入医保目录,药物可及性和可支付行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ALEX研究结果显示,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基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的中位PFS高达27.7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仅为7.4个月。与一代ALK-TKI相比,二代ALK-TKI阿来替尼为非P糖蛋白(P-gp)的底物,因而不受P-gp的外排转运影响,阿来替尼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较高,因此对颅内病灶的治疗效果更好。
eXalt3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的290例ALK阳性NSCLC患者中,恩沙替尼的完全缓解率为14%(vs克唑替尼6%),总有效率为75%(vs克唑替尼67%),中位PFS为25.8月(vs克唑替尼12.7月),颅内有效率为64%(vs克唑替尼21%)。
ASCEND-5研究结果显示,在入组的231例ALK阳性ⅢB或Ⅳ期NSCLC患者中,中位随访16.5个月,塞瑞替尼组患者与化疗组相比中位PFS显著改善,分别为5.4个月和1.6个月(HR=0.49,P<0.0001);两治疗组的OS基本相同,分别为18.1月、20.1月;塞瑞替尼的ORR和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化疗(39.1% vs. 6.9%;76.5% vs. 36.2%)。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正进行ALK抑制剂产品研发的制药企业还有齐鲁制药、复创医药、正大天晴、泽璟生物等,且主要集中在二代的Me-too药物,细分赛道开始呈现出“内卷”的竞争局面。
本文来自【免疫时间】微信公众号,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