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特点是胰腺星状细胞(PSC)会形成致密的间质,目前科学家们并没有可靠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来及时对该病进行诊断。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pj Precision Oncology上题为“Pentraxin 3 is a stromally-derived biomarker for detection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特殊蛋白或能用于帮助诊断胰腺癌。这种名为穿透素3(PTX3,pentraxin 3)的蛋白或许能作为一种针对胰腺癌的特殊诊断生物标志物,从而帮助区分胰腺癌和其它胰腺的非癌变疾病。
图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698-021-00192-1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健康志愿者以及其它胰腺非癌变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测定了其血液样本中PTX3的水平,结果发现,PDAC患者血液中PTX3的水平明显更高。而且PDAC患者机体血清中PTX3的水平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或慢性胰腺炎患者,这两种非癌变疾病往往会表现出与PDAC相类似的症状,这就会使得PDAC的诊断变得尤为困难。
研究者Hemant Kocher教授说道,在临床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技术通常用于诊断胰腺癌,尽管CT能够检测到胰腺肿块的存在,但其仍然难以将胰腺癌与其它非癌变的胰腺疾病进行区分,这就会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诊断难题,而且目前并没有临床适用的生物标志物来用于PDAC的早期诊断。本文研究结果表明,PTX3或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标志物来改善PDAC的诊断,但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测试来确定是否其在临床中能用于进行PDAC的早期诊断。
文章中,研究人员共对267名捐赠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包括140份来自PDAC患者的样本,研究者表示,临床实践中所使用的大多数癌症生物标志物都是癌细胞自身释放的蛋白质,而PDAC的决定性特征之一就是很少会有癌细胞,而且胰腺癌竟然都主要是由非癌细胞所组成,这些非癌细胞通常会被癌症联合起来,在癌症周围建立大量的疤痕组织或基质组织,为癌细胞提供强有力的防御机制。而PTX3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种生物标志物是由诸如围绕在胰腺肿瘤周围的星状细胞等非癌细胞所释放的,研究人员对人类PDAC样本、胰腺癌细胞系河胰腺癌小鼠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现,PTX3确实主要是从胰腺星状细胞中释放的,即当其被激活以响应来自癌细胞的信号时会被释放。
血清中的PTX3或是PDAC的早期诊断蛋白。
图片来源:Goulart, M.R., et al. npj Precis. Onc. 5, 61 (2021). doi:10.1038/s41698-021-00192-1
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当单独靶向作用胰腺癌时,PTX3似乎不会在化疗时发生改变;然而,当同时将靶向癌症和基质的疗法使用时,PTX3的水平就会发生改变,因此,PTX3的这种改变就会很容易地在血液中测定来监测药物是否能发挥作用,因此,PTX3就能帮助监测疗法的疗效,这要比扫描能够显示疗法反应早得多。星状细胞在正常组织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正常的星状细胞似乎并不会释放PTX3,当星状细胞被激活时就会释放PTX3,这可能会发生在癌症或对其他情况的反应中。因此,科学家们非常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是否在本研究中检测到的PTX3的水平对于PDAC中星状细胞的激活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PTX3或许能作为一种敏感且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区分胰腺癌和胰腺中的非癌变疾病;研究者希望相关研究结果或能为未来进行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提供方向,从而确定是否PTX3能在临床中有效地作为生物标志物来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或联合其它生物标志物来监测对胰腺癌疗法所产生的反应。研究者Maggie Blanks表示,对于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表示非常高兴,基于本文研究,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或能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同时还能对胰腺癌疗法进行监测。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PTX3或能作为一种假定的基质衍生的特殊生物标志物来进行PDAC的早期诊断,但后期研究者还需要进行前瞻性且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队列研究,并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测试该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用性。(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Goulart, M.R., Watt, J., Siddiqui, I. et al. Pentraxin 3 is a stromally-derived biomarker for detection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npj Precis. Onc. 5, 61 (2021). doi:10.1038/s41698-021-0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