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近年来,癌症治疗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迅猛发展,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
靶向药物治疗是根据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利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使用针对细胞受体、(EGFR、ALK等)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
靶向治疗是如何对抗癌细胞的?
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细胞分子水平的治疗手段,可以理解为对“基因”下药。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变异,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来阻断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死癌细胞。
如果把治疗癌症看作一场战争,那么传统的放疗、化疗就是狂轰滥炸,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部分正常的细胞,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局面。
而靶向治疗是一种比较精准的方法,先要给肿瘤进行定位,给癌细胞做好标记,然后对这些靶点狠狠投掷手榴弹,使得“无辜”细胞得以幸免。
然而,仍然有很多时候,靶向药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靶向药物的一般不良反应普遍有3种:
1.全身反应:乏力虚弱、发热寒战、关节肌肉痛。
2.胃肠道反应:腹泻很常见,主要为轻中度,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恶心。呕吐常见,常为轻中度,患者常伴食欲不振、口腔溃疡。TIPS:服用华法林者检查凝血原时间或INR,防止发生出血、胃肠道出血。
3.皮肤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多见,还表现为红斑、干燥、瘙痒,中度可见脓疱性皮疹、多形性红斑,偶可发外周水肿、手足综合征、皮肤毛发脱色、荨麻疹。
靶向药不是对每个患者都有效
靶向药物效果虽然好,但并非人人都有效,因为不同患者突变的基因有差异,他们体内突变的基因不同。
一种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一种常见的突变基因,但并非所有肿瘤患者就都是这个基因突变了,不同肿瘤、不同患者突变的基因不同,所以,如果可以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在治疗前首先进行针对相应的基因状态的检测尤为重要,否则有可能无效。
查基因再用药是精准治疗的趋势
1、采用标准化给药方案的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30%,而70%以上的患者需要换药,换药后仍有很多患者因疗效不佳或药物毒副反应严重,需要继续换药,甚至有些患者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适合他的用药方案。
2、罹患同一癌种的不同患者很可能携带不同的基因变异,同一患者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变异类型,这些基因上特定位点的变异与抗肿瘤药物(包括肿瘤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关。
3、个体化靶向用药是指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对特定靶向药物敏感的优势人群,可使肿瘤靶向药物的有效率显著提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