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协和医院头颈肿瘤MDT团队,在全球癌症治疗领域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13.801)上发表了全球首个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PD-1抗体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研究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有效率达96%,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7%,MPR(病理>90%缓解)率74%;远超历史治疗方案的影像和病理缓解率。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肿瘤治愈率,减少患者肿瘤部位比如喉、口腔、口咽这些重要器官的损伤,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影响因子IF=13.801)
做中国人的原创研究,推动世界头颈部鳞癌治疗发展
头颈部鳞癌是我国第九大常见癌症,年新发增发病人数约14.2万,治疗难度比较大。肿瘤科主任杨坤禹教授介绍,我国超过60%的头颈肿瘤患者初诊时都处于局部晚期,这部分患者治疗后超过一半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时间仅14个月左右。对于局部晚期的头颈部鳞癌患者,国际和国内指南推荐的治疗模式是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或者是根治性同期放化疗,5年生存率约40%,疗效显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根治性手术后,舌、咽部和喉部等重要器官的切除常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差。因此,探索新型治疗模式,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亟需解决的难题。经过3年研究,协和医院头颈肿瘤MDT团队首创了一种新型治疗模式,将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治疗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为提高肿瘤治愈率,协和医院针对多个瘤种组成了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MDT)。该研究由协和医院头颈肿瘤MDT团队共同完成。每一例在医院就诊的头颈部鳞癌患者,无论是在外科还是肿瘤科住院,在完善检查后,病情数据均提交给由耳鼻喉头颈外科、口腔科、肿瘤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们组成的MDT团队共同讨论,制定治疗决策。
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先接受三疗程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再接受根治性手术。在新辅助免疫化疗期间,研究团队会多次把治疗后肿瘤的反应情况提交MDT做多轮讨论和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目的是使肿瘤体积迅速缩小甚至消失,使其更容易被完整切除,并清除患者体内的微小转移病灶。而且,免疫治疗具有记忆效应,一旦有效,可以长期监视肿瘤细胞,清除肿瘤复发或转移病灶。免疫治疗使用一种PD-1抗体,它可以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逆转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这种新型治疗策略确实能够使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显著退缩,甚至消失,从而能够被完全切除,并可能获得器官功能保留,且有更高的治愈机会,从而提升了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整体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打破历史记录,晚期肿瘤治疗有效率达96%
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进一步联合免疫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肿瘤有效率达96%(历史数据60-70%),病理完全缓解率达37%(历史数据《10%),MPR(病理>90%缓解)率74%;远超历史治疗方案的影像和病理缓解率。该研究的副反应良好可控,95%患者处于持续缓解状态。“将新疗法应用于新辅助治疗还有几方面益处,包括在术前缩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前免疫治疗可能还具有增强T细胞启动,促进抗肿瘤T细胞扩增的益处,进而可清除微小的癌症转移灶,这比在辅助治疗时使用效果更好”,杨坤禹教授解释。
今年已经62岁的马先生(化名)也是受试者之一。马先生人称“烟酒先生”,只因他平日嗜烟酒如命。2020年5月,因 “咽部异物感伴声音嘶哑、吞咽梗阻”就诊于协和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发现,马先生下咽处肿瘤上下径达到5厘米,侵犯舌根、会咽、梨状窝等周围组织并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为局部晚期下咽鳞癌,临床分期IVA期。
“按照传统手术方法,像马先生这样的患者,需要全喉全下咽切除,术后即便恢复不错,但言语功能基本就丧失了,而且术后留下的永久性的伤口会严重影响日常社交生活,患者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另一位MDT团队负责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小萌教授介绍,曾有一位全喉切除的患者,来院复查时因自卑情绪,无法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好在有了前期的研究基础,我们可以尝试新的路径。”经过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马先生的肿瘤病灶显著缩小,张小萌教授术前评估下咽病灶时,以期肿瘤累及范围内已经没有看到明确的肿瘤病变,在随后的手术标本中也未找到肿瘤细胞。最终手术成功切除原发病灶,同时保住喉咙。术后马先生恢复良好,已回归正常生活。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晚期头颈肿瘤再难攻克,我们也要‘死磕’这块硬骨头。”目前,像马先生这样的患者,团队已经治愈了50余例。
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