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做到一半没找到肿瘤”乍一听瞠目结舌,但是足以引起大家深思!
成都商报曾经报道过一个医疗纠纷事故。53岁的谢女士在宜宾三院体检时发现盆腔内有包块,医生考虑为卵巢胎畸瘤建议切除,但手术中并未发现胎畸瘤,虽然没有找到肿瘤,但医生说子宫可能会发生病变,四次询问患者家属是否切除子宫,家属拒绝。
手术做到一半,医生说没找到肿瘤。“白挨一刀”,家属与医院发生纠纷,经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事后,心生疑惑的患者女儿范小姐将母亲送至宜宾一院,得出的结论是“无须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范小姐又通过网络问诊,将B超检查报告、彩超报告发给宜宾二院医生远程诊断,被判定为““肿块不大、影响不大,无须手术、无须吃药,定期检查即可。”——很明显,谢女士被误诊了!
后来好在纠纷在其他组织的调解下达成了赔偿协议。
这件事情听起来确实很离谱,却不难看出患者家属几个关键性的明智决策。范小姐曾在手术结果存疑后将母亲送至其他医院得出新的结论,这个“二次就诊”后的结论,就叫做第二诊疗意见。如果他们能够在手术之前就获得第二诊疗意见,那么谢女士也不会白白经受手术的痛苦。
什么叫第二诊疗意见?为什么患者要寻求第二意见呢?
第二诊疗意见,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在已经获得诊断(第一诊断意见)的基础上,去寻找自己主治医生以外别的其他医疗机构或医生寻求更多的诊疗建议,来确认判断和评估治疗方案。
虽然叫做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但事实上不仅仅指的是寻求两个医生的建议,很多时候指的是寻求多于两个医生的意见。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每次通过门诊获得一个医生的第二意见,也可以通过多学科会诊MDT的形式一次性获得多个医生的集体意见。
在任何时候,患者都有寻求第二诊疗意见的权利。对于患有癌症这种顽疾的患者来说,在开始进行恰当的疗程或手术前,第二诊疗意见其实是患者和患者的主治医生必须采取的一项步骤,亦是对患者宝贵的生命应有的责任。
为什么肿瘤患者需要寻求第二意见
1、肿瘤总体误诊误治率约为30%左右
肿瘤是所有疾病中最容易误诊的。由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十分复杂,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临床医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误诊误治。因此对于癌症来说,欧美各国会鼓励患者寻求第二意见,尤其是在开始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之前,以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
据统计,著名的美国梅奥诊所,有21%的患者用第二诊疗意见取代原有诊断意见;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约有25%的患者第二诊疗意见与初始意见不一致;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则有27%的患者选择第二诊疗意见。近80%的患者寻求到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权。
2、医生医疗水平受限
医生之间在专业知识、行医经验和判断能力方面也有差别。另外,即使诊断意见一致,治疗方案也可能有差别。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更新迅速。医生的知识、经验、甚至个性,都有可能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
3、寻求第二意见有利于决定下一步医疗决策
第二诊疗意见可以帮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更为了解。在第二诊疗意见和原始诊疗意见一致时,患者会更放心也更信任尊重自己的主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更配合,而且有利于鼓励家属参与医疗决策。当第二诊疗意见和原始诊疗意见不同时,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自然也会有助于避免错误或不必要的治疗。
哪些(疑似)肿瘤患者需要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医生诊断患者患有恶性肿瘤。
●医生建议外科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有创的、有毒副作用、或产生终生影响的治疗
●医生推荐患者接受一种治疗,而患者觉得没有必要接受这种治疗。
●患者认为他/她的医生诊断不正确或治疗失败。
●医生自己推荐患者寻求第二意见,这种情况在我国较少,但也会发生。
●肿瘤患者和/或家属觉得和目前医生的沟通不尽如人意,想要获得更多信息。
作为患者或家属,征询第二诊疗意见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作为患者或者家属来说,全面细致地收集相应医疗信息是得到准确的第二诊疗意见的基础。
1.病历摘要:出入院小结、手术报告等;
2.近期化验报告: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异常标志物等;
3.影像学检查资料:CT、MRT、ECT、PET-CT、X线、B超等;
4.病理资料:病理诊断报告、病理切片或组织蜡块;
5.临床诊断记录;
6.治疗经过:手术记录、放疗、化疗方案及周期等各种治疗的记录;
7.其他病史:如肝炎、吸烟史、家族病史等情况;
这些都是您必须提供的资料,如果医生的判断来自不完整甚至错误的医疗信息,那么再权威的医生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https://www.houstonmethodist.org/blog/articles/2021/sep/when-should-you-get-a-second-opinion-for-cancer/
2.https://www.webmd.com/cancer/dx-next-steps-16/cancer-when-do-you-need-a-second-opinion-and-why?page=2
本图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