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罗欣药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尾之年,也是全国医药产业加快变革重构、创新蜕变的一年。
历史上看罗欣药业,公司从药材经销出发,创建了医药集团,1995年实施以商养工、以工促商、工商并进的战略,转型制药后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扩充研发管线,逐渐从抗生素为主的业务结构转变为集药品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这家拥有悠久岁月沉淀,走过几十年发展历程的制药企业,如今又站在怎样的新起点?在医保动态目录调整、全国药品集采加速推进等政策背景下,罗欣药业革新、迭代的路径与方向,又有哪些新变化?
总结企业持续发展的经验,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腾坦言:“关键是紧跟国家政策。这些年来,企业不论在商业、工业,还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均离不开政策的导向。”
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三四年医药市场将加大产业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持续升级和扩容,行业增量将为传统医药企业带来整合发展良机。整体来看,政策和创新推动叠加需求升级,未来医药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将不断涌现。在这一态势的驱使之下,以罗欣药业为代表的在行业深耕多年,且具备成熟产品和业绩支撑的优势企业,将站上新的发展风口。
研发创新 走“创仿同步”产品研发之路
从政策看,随着医保谈判、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常态化等政策的推进,医药产业将不断变革,倒逼药企朝着创新药方向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上万亿的药品市场中,接近八成均为仿制药,而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推动的创新药只有两成。
谈到罗欣药业的研发历程,刘振腾介绍说,“创仿同步”是公司始终坚持的产品研发战略。20年前,以仿制药起家的罗欣,正是中国本土药企的典型代表,在研发布局上,尽可能的解决药品在所涉疾病领域的可及性,并降低成本,以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
2015年前后,在国内鼓励医药创新的政策引导下,以及中国远未被满足的临床用药需求,促使罗欣通过战略性调整适应政策和市场变化,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那时,我意识到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一定要通过创新研发发展新药,而不仅是传统地专注仿制药。”刘振腾表示。
秉持“科技兴企”的战略方针,罗欣药业形成了由总部药物研究院、上海科研中心、恒欣研发中心“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集团以多个国家级技术平台为依托,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在由院士、博士、海归科研人员、专家为主体的科技队伍引领下,把科技转换成生产力,成功研发出大批国家级新药并推向市场。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的实施,与全国3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新产品、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入罗欣,促进了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集团已获准设立或被授予的科研平台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冻干粉针剂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冻干粉针剂药物工程实验室”“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岗位和“山东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等,这些都为集团引进人才及科研开发、工艺改进搭建了一个更强大的研发平台,进一步增强集团科技研发实力及提高综合竞争力。未来,随着各个创新药项目的引入、落地、推进和报批,罗欣药业有望进入增长快车道。
在产品的细分领域上,罗欣药业坚持聚焦消化和呼吸领域。对此,刘振腾的判断是:“创新领域不能跟风,不能一看到热的靶点就冲进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同时,研发要有积累的过程。”
国际合作 1+1>2,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中国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因此全球合作是关键。如今的中国制药企业与过去相比,眼界更宽,中国药企近年来在海外合作中变得越来越活跃,不少药企在走出去的同时将新的技术引进来。
对于国际合作,罗欣药业也一直持开放态度,坚持自主与合作研发双轨并进的模式,走国际化布局路线,不断打造产品矩阵,丰富产品研发管线。10月26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开发合作韩国知名医药企业JW Holdings旗下的含鱼油三腔袋肠外营养液WinufR产品,以强化公司在消化领域的优势。
这一合作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刘振腾介绍,含鱼油的三腔袋肠外营养液目前国内市场暂无产品上市,罗欣药业此次合作的ω-3鱼油脂肪乳肠外营养液,有利于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促进国内肠外营养市场升级,扩展核心业务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而除了刚刚合作的三腔袋肠外营养液,罗欣药业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多款消化类产品。目前公司研发管线中进度最快的LXI-15028是与韩国CJ Healthcare公司合作的新型竞争性钾离子酸阻滞剂(P-CAB)项目,该项目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有望于近期向国家药品评审中心(CDE)提交上市申请。此外,罗欣药业与美国Synergy公司合作的普卡那肽为首个在中国针对成人慢发性便秘适应症(CIC)开发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目前也已获批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目前来看,参与国际合作,需要企业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准确的研判。如何找到合适的标的,这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详细调研,并与境外合作伙伴进行广泛接触,才能找到符合自身战略布局,与自己的产品线或者和未来的产品组合能相互补充的标的。
“1+1>2。”刘振腾表示,在创新药的国际引进上,罗欣选择合作项目时,需要对时间点以及技术进行准确的把握。围绕优势领域选取高增长率、靶点在国际上较成熟、境外临床Ⅱ期或更早期的大品种产品,并利用公司强大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能力,可实现引进项目迅速落地。“随着海外疫情的控制,中国与境外的业务交流逐渐恢复,我们将继续加快国际化合作进程。”
实际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也是罗欣药业“传递健康”理念的重要体现:将民族骄傲的产品带出去,惠及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将国外好的产品引进来,惠及国内老百姓。
而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改革,创新大环境不断完善,国内药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药企在国际合作中将更加积极、自信、专业和成熟。
借力资本 对外并购,为企业持续赋能
凭借出色的持续盈利能力、一体化研发生产平台优势,罗欣药业于2019年底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成为国内首家H股私有化之后回归A股市场的企业,更在上市后第一份年报中超额完成2019全年业绩承诺。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罗欣药业仍然在资本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从刚刚发布的企业三季报看,罗欣药业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0.89%。
“未来5年,产品间的合作、国际合作、并购将会是花精力去做的事情。”谈及企业未来布局,刘振腾表示:“通过强大的资金运作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并购优质的小型企业,为企业持续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罗欣药业与得怡资本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的罗欣-得怡生物医药产业并购一期基金。通过并购基金,罗欣药业投资国内外处于相对成熟期的企业,通过对外并购,吸收优质项目迅速发展,并进一步加码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布局。
未来,罗欣药业将通过资本市场助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不断加强在药物合成、生物学、CMC等技术平台的建设、研究,为布局中长期发展方向的产品提供扎实的技术储备,也为优秀的项目引进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对资本市场的判断上,刘振腾也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在国内创新生态圈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资本也在向医药产业倾斜。今天的投资人更注重创新药企,Biotech投资火热,未来资本也可以越来越多地关注传统药企。刘振腾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国内原有的5000家药企,通过集采的高速整合后,医药行业将经历洗牌,大型头部企业的市占率有望提升。治疗领域的头部企业,以及流通、原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体量会迅速增大,这些企业也会积极寻求与Biotech的合作,共同把创新药推向市场。未来几年所谓的传统药企,将会有较大的潜力,罗欣在30年沉淀的基础上,正快速提升构建仿制药形成长产业链、大规模生产和创新药研发生产两翼并存的新格局,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人物印象
负重前行,只为肩上的使命
疾风知劲草。
新冠肺炎疫情猝然而至,中国医药企业的表现,当得起“令人尊敬”四个字。
就在近日,2020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榜单在河南开封发布。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0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2020中国企业抗疫捐赠500强”荣誉称号。而早在今年3月,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专门致感谢信表彰公司为疫情防控作出的突出贡献。
为患者谋福祉
一次疫情,一场医药与病毒的角力。疫情期间,面对全国防疫物资紧缺的严峻形势和十万火急的国家调拨任务,罗欣药业坚守“疫情就是命令、使命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不推不拖,努力克服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难题,开足马力扩能扩产,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防疫物资的紧急调拨任务,并利用全球供应链体系捐赠价值超过500万元的防护物资支援疫区及国际合作伙伴,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罗欣药业的责任与担当。回想彼时,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腾却显得云淡风轻:“制药业跟其他行业不同,有使命感。”
拥有一个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使命无疑是最重要的。以使命为导向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能让人突破任何瓶颈,他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自己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而刘振腾正担当着这样的使命。在与他的对话中,“使命感”三个字,频频从他口中脱口而出。
三年前,刘振腾接到了一封手写信,来自于一位患者的母亲,她在主管部门的相关网站上,查到了罗欣药业的一款药物批件,她写信询问这款药物能否尽快上市。“当时,这个新药项目因一些原因属于停止研发状态。”刘振腾回忆,经过很长时间的跨部门沟通,罗欣药业最终又重新启动了这款药物的研发。“我们做的是生意吗,还是解决患者的疾病?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
一个企业家的最大满足感,或许是曾经见证、亲历和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创立和成长;一个医药企业的最大使命感,是不断创新,推动新药上市,以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刘振腾看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少生病少用药,疾病能够得到控制,未来还能给老百姓普及如何预防疾病,提高他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罗欣一直以来的梦想。
为企业计深远
与父辈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同,刘振腾不仅更善于激发团队的力量,对于家族企业发展的远景,他的规划也更加长远。他曾对媒体说:“罗欣已走过几十年, 面对目前新的挑战,我有信心,更希望这家企业传承到我手里走得更远,可以继续再走百年。所以,我所设定的目标会更长远。另外,我希望作为最内部的外部人,以外部看内部的角度,可以看到公司不一样的发展可能。因此,在推动公司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外部的变化去看企业。自己颠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年轻这代能够承接原来良好的传统,并且能够加上自己的创新,会带来不一样的可能性。”
收获一定与汗水成正比。在医药这个大环境里,能够站稳脚跟的企业绝不是偶然,其背后的企业家所付出的艰辛也远非常人所能想象。打开刘振腾的行程表,5年飞行了123万公里,66个城市,21个国家,一年飞行100次。他说:“频繁出差,2周辗转5-6个城市是很正常的节奏。”
面对未来,无论是对罗欣药业,还是对中国乃至全球医药市场,刘振腾都信心满满:“过去5年,我们做的事情是把全球好的治疗方式带到中国。而未来10年,我们希望为全世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和药品。”
这一愿景,或许并不需要10年就能实现。
(刘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