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药行业举报、曝光成风,药价差异100多倍的有之,举报药企“带金”营销的有之。规范医疗行为,围剿医药乱象,医药行业环境将被净化治理。
约束医疗从业者
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围绕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方面,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的引导和审核,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
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强调,开展“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制定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责任追究及督察机制政策文件;制订加强卫生健康监督体系建设若干规定,推进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
谈及医疗行为改变,除了约束医疗从业者,医药行业当然是重点关注对象。6月5日,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通知》,规范医药代表的从业行为,《办法》指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不得有下列情形:鼓励、暗示医药代表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向医药代表分配药品销售任务,要求医药代表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
促药企积极转型
药代转型,的确刻不容缓。业内经常爆出某某药代在医院被抓,甚至关于某药企在医院开展“带金”销售被举报的消息。前不久,某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畸高被业内曝光,更是坐实了现在的医药行业,虽历经整顿,但仍乱象丛生的现状,这也难怪药品招标大幅降价。刚刚结束的第三批国采,仍然有中选企业大张旗鼓地宣传其产品“空间好、利润足”。一边是强力降价,一边仍有企业炫耀“有费用”,可以料想,下一步降价的幅度与速度会更大、更狠。
回头看,2017 年10 月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无疑是一个分水岭,政策要求新药研发与国际接轨,加入ICH,新药要求“全球新”概念;推进MAH 制度;放开临床试验机构的申请备案。同时要求加快创新药审批和国际创新药引进;加快医保目录谈判,医保资金“腾笼换鸟”,谈完保证进入医院。这些政策无疑都是3年后国家一步一步在推进、在做的。
就像目前正在开展的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在推进CRO 发展,过评了只要充分竞争就开展国采,不通过一致性评价也避免不了省级带量采购的“天网”。都是降价,与其不过评没有市场,不如过评后分摊市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药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加快医疗行为完善,一方面通过带量采购全力压价,压缩销售环节,控制销售费用,扫清医药灰色空间的土壤。研发、生产药品的行业终究要回归本质,让药的质量和效果能够解决问题,在这个前提条件下,顺应市场规律,让价格/性价比回到市场认可的位置。本质工作做好了,再去谈营销、市场、准入、价格,否则,企业永远投机在路上,不会长久。
(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