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宁:立当前谋长远!“后疫情时代”如何转危为机?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就在当下。黄金十年已经结束,巨头瓜分时代正在到来,自费药市场必将崛起,电商将成为主渠道之一。”
8月26日,在2020年全国药店周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年会、中国医药互联网经济年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报告中做出上述判断,同时提出,新冠疫情对院内和院外药品市场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线上消费习惯养成将进一步加速医药零售业态变化;“国采”“国谈”全面覆盖,仿制药和创新药都将面对全新挑战。
客观审视疫情冲击
今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半年度《全球经济展望》,内容显示全球经济将萎缩5.2%,成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的经济衰退。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二季度GDP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产业经济稳步向好回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医药行业发展展现出了独特的韧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6月,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1093.9亿元,同比下降2.3%,营业收入同比呈现逐步恢复态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1586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同比由降转升。
林建宁表示,一向被视为中国产业经济走向“晴雨表”的众多医药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在细分领域的行业分化愈发明显。“今年一季度,医药板块营业收入降幅为3%,利润总额降幅为11.8%。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维生素D3、药用辅料等产品量价齐跌;化学制药板块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小;检测试剂、测温系列产品、防护产品等国内外需求增加,拉动销量增长。”
疫情对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医药市场带来的冲击也不尽相同。米内网数据显示,疫情对院内市场药品销售影响明显,2020年一季度,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化学药终端销售收入434亿元,同比下降21.1%;中药终端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下降30.5%。院外市场的业绩增长同样表现乏力,2020年一季度零售市场销售总额同比增长仅为0.6%,除了疫情防护用品,其他类别增长均不理想;药店之间的销售业绩差别较大,疫情期间有药店平均增长率高达236.8%,有药店则呈现负62%的下滑幅度。
与线下实体销售形成对比,医药产品进入了更多人的“线上采购清单”,医药电商平台的品牌曝光度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医药电商日活跃人数高峰达到148.21万人,同比增加10.11%,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抢购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手套、酒精以及预防及抗病毒药械的重要途径。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为代表的医药电商平台均获得了巨大的业务增量。
林建宁认为,审视“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和产业经济局面,必须坚持用全面、长远的眼光判断行业形势。“疫情加快了医药电商发展,增加了复诊线上就医和处方线上配药的新场景。随着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保支付等政策出台,行业利好正在释放。2019年,药品零售线下销售额为4072亿元、增长率为3.9%,药品零售线上销售额为1002亿元、增长率为51.6%,虽然医药电商规模仍然不大,但绝对增长额已经不容忽视。”
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立当前、谋长远,深刻认识到行业转型的必然性,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是医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以历史、全局眼光看,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事件,而完成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是既定的目标,无论何种偶然因素的干扰,都不能阻挡这一目标的实现。
今年7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2020年下半年研究制定涉及医药改革的8个文件,推动落实26项重点工作,其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制定新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成为关键词。
林建宁指出,在深入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时,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较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看病就医需求是根本。“医保支付既要门诊统筹,又要引进新药,这就必须从带量采购、国家谈判,严厉打击欺诈骗保,推行按病种(DRGs)付费等多个维度提升行业整体规范化程度。”
仿制药方面,巨头瓜分的微利时代全面到来。8月20日第三批集采拟中标结果公布,产生拟中选企业125家,拟中选产品191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降幅排名前10的企业中,石药欧意、齐鲁制药表现亮眼,降幅排名前99位全部为国内企业;参与报价的39个原研产品品规,有21个品规报价高于或等于最高限价,悄然退出市场。
新药方面,以价格换市场的通道已经打开。自2016年开始,国家监管部门先后进行了四次药品降价谈判,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平均降幅分别达到58.7%、44.0%、56.7%,而在2019年的国家医保准入谈判中,丙肝药物、PD-1单抗、阿达木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备受关注的品种均大幅降价;除此之外,参与谈判的中成药24个,谈判结果仅有一款新增品种失败,谈判成功品种的降幅同样惊人。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将随着盈利能力下降而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市场集中度仍待进一步提升。事实上,尽管近三年来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增速放缓,但依然领先于全球发达国家OTC市场;受医保政策限制非药品类在药店销售和带量采购政策推行、处方返流的影响,OTC和处方药占线下药店整体市场的比例悄然提升至75%。
林建宁认为,“保基本、广覆盖”的医保支付价值定位,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在市场和利润之间做出选择。“在医保政策调整背景下,医院终端市场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零售终端处方返流将加快,处方药经营利润下降压力不断增加;‘大鱼吃小鱼’效应更趋明显,大连锁话语权愈发提升;线上冲击正在加大,OTC市场尤为明显;整个医药行业将持续面对严苛的医保税务和营销行为大检查,从而进一步倒逼企业合规经营,优胜劣汰。”
对于新时期的国内医药产业经济形势,林建宁做出了如下预测:基于全球疫情变化、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统计局统计口径的重新调整,2020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为3.5%~4%,药品市场增长2%,医院药品市场增长1%,药品零售市场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