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医综合改革四难题
众所周知,在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破解原来固有复杂的利益关系是最大难题。
政府托底药品成本,解决经营补偿难题
公立医院的经营补偿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质就是对经营补偿机制的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使医院的药房成为创收的主阵地,医生通过开大处方、开贵药使医院和自己都获得较高的收入。新医改则采取了药品销售零加成和控制药占比的政策直接剑指以药补医,而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医院药房的生存地位。在医院,销售药品不仅没有了收入,反而成为沉重的成本负担。为了减轻成本,一些医院甚至把药房进行托管,或者进行药品成本的转嫁。
作为公立医院,不仅要在经营中体现公益性的特点,更要承担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药品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才能做到公立医院不会因为成本得不到补偿造成经营困难?如何避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此次卫健委介绍的江西省经验中,江西省推出了政府托底药品成本的做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将药品贮藏、损耗、药事服务等费用计入运行成本,按20%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全部通过调价和增加财政投入补偿,对补偿有缺口的部分医院实行财政兜底,从而使全省公立医院总体补偿率超100%。
床位数与岗位数有机联动,解决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难题
医务人员是医院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医疗活动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不仅影响到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实现。因此,必须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机制的核心就是医务人员的人员编制和职业发展前景。
过去,公立医院严格的人员编制管理不仅出现了编内和编外的双轨制用人制度,而且严格的职称评定和聘用机制严重影响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一方面,老百姓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职称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断增强,职业发展令人堪忧。
江西省按照服务人口核定公立医院床位,按床位数核定岗位数,按岗位数核定职称数,从而拓展了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这种做法的创新性在于打破了原来人员编制和职称晋升由行政决定的习惯做法,由需求即服务人口来决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医务人员的编制、职称等职业发展问题,也为解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典定了基础。
根据需求和能力自主定价,解决医疗服务价格僵化难题
过去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的管制,通常由省级相关部门制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价格调整等政策,这种做法不仅难以体现区域和服务的差异性,而且无法适应多变的现实需要。
江西省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权下放到设区市和部分县,由医院根据需求、能力等进行自主定价,有效解决了医疗服务价格僵化的难题。一是体现了省域各地的差异性,强化了区市和县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的权力和灵活性;二是价格由需求决定的做法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三是以能力如何决定价格水平高低的做法,更能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管齐下,解决群众医改获得感不高难题
我国通过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但全民医保只解决了参保率问题,新形势下,随着老百姓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医改获得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江西省多管齐下,探索解决群众对医改获得感不高的难题。合理规划布局整个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使老百姓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实现。通过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通过由政府出资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将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对贫困家庭儿童先心病等10种大病实行免费救治等措施,使“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全面改进和改善就医等待、诊疗、人文、环境、费用等五大体验,使老百姓就医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