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漫延是大概率事件
近段时间,医疗器械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利润增长。不过,也有少部分医疗器械企业由于产品价格下降、销售推广费用升高等原因出现了亏损。在带量采购大概率漫延至医械领域的趋势下,企业业绩或将受到严峻考验。
高研发投入带来高回报
从已发布业绩快报的医疗器械企业来看,迈瑞医疗、理邦仪器、万孚生物等企业在2018年度表现十分亮眼,业绩呈现大幅增长。迈瑞医疗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7.5亿元,同比增长23.1%;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43.7%。理邦仪器业绩快报则透露:2018年营业总收入为9.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65%。
对于位居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头把交椅的迈瑞医疗来说,其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分析认为,“迈瑞正是靠着‘自主研发+外延并购’成为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龙头。”数据显示:迈瑞一直保持对研发的高投入,2006-2017年超过10%的营业额投入研发,累计投入金额达75亿元。另一方面,从2008年开始迈瑞就开启了多元化和国际化步伐,先后收购了12家企业,完成了由单一产品拓展到多产品线,由国内市场打入全球市场,由低端产品延伸至高端产品的发展。
高度注重研发,给予有力的资金投入也是万孚生物2018年取得靓丽业绩的主因。其业绩快报披露: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6.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34%;营业利润4.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53%。在研发投入方面,万孚生物2017年投入研发费用1.06亿元,同比增长71.6%,是同行上市公司的两倍以上。同时,万孚生物还不断丰富产品管线,2018年公司累计获得产品注册证82个。此外,也积极布局新的市场领域,分别于2018年7月和8月与美国iCubate、比利时Biocartis公司签约,引进国际领先的分子诊断技术和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业绩高增的背后无不受益于整个行业的增长推动。根据医械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同比增长19.86%。其中,医疗设备市场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约为3013亿元,占比56.80%;其次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市场规模约为1046亿元,占比19.72%。
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球医疗器械和中国医药行业增速。政策鼓励国产创新器械优先审批和采购,推动进口替代不断升级,再加上分级诊疗政策下的基层医用设备扩容,这两大因素是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确实,随着分级诊疗推进,基层医院数量增长,以及县级医院重点建设带来的配置需求,监护仪、麻醉机等产品销量不断高速增长。而在医学影像领域,一些龙头企业正凭借技术领先抢占市场,旗下高端产品逐渐突破等级医院,三级医院占有率不断提升。
带量采购冲击价格
虽然,医疗器械行业的总体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招采门槛提高,价格管控趋严,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需求升级的环境下,中珠医疗、千山药机、阳普医疗、明德生物等企业均出现了业绩亏损。
以明德生物为例,2018年共实现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7.31%;实现净利6100.03万元,同比下降6.86%。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其解释称是由于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所致。此外,新产品上市,加大了产品市场推广和客户试用的投入,销售费用同比增长约30%,这也是导致公司净利下降的原因。
明德生物所面临的其实是医疗器械企业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在业界看来,“医疗器械行业本身拥有其特殊的发展周期规律,产品、技术更迭快。再加上招标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利润变薄,而新产品的推广也需要花费更多的营销费用和时间。这些都给企业带来诸多挑战。”
对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推出更加创新、填补临床需求的产品已形成共识。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表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医疗器械产业必须向高创新、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此外,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漫延到医械领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推进,将对医疗器械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业界也都普遍担心会对企业业绩形成冲击。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不久前也指出,我国医疗高值耗材行业仍处起步阶段,产业实力薄弱,与海外的实力落差远大于药品行业与海外的差距。而且,医疗高值耗材目前尚无统一的编码体系和细分标准,也没有任何科学的方法来区分高值耗材的不同质量层次或等级。所以,在“4+7”的实际效果未得到准确全面的评估之前,不宜轻率地扩展至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值耗材。
他建议:一是对带量采购品种、规格的选取进行科学讨论;二是在中选品种的确定规则中引入对“创新产品”的保护,区别以“创新”为主和以“模仿”为主的产品,保护行业创新的积极性,不唯“低价”是取;三是制定完善的高值耗材医保支付、回款、供应保障等配套政策;待试点地区表现与预期的吻合度得到相关各方积极认可后,再审慎推广实施高值耗材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