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抗感染药增速快 国内情况如何?
WHO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今后5年抗结核药、抗疟药、抗艾药市场增速最快,前景光明,本文将扼要介绍这三类药物在国内的原料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抗结核药:经典药产量下降
据WHO官员报道,自2016年以来的3年里,全球每年新增1040万结核病人且95%的结核病人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发达国家结核病人仅占5%。由于治疗不规范,大部分结核病人被“多药耐药性鸟型分枝结核杆菌”感染,后续治疗困难。
WHO报告分析指出,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抗结核药市场在非洲与东南亚,中亚(尤其是从前苏联独立出去的5个中亚国家)以及阿富汗斯里兰卡等经济不发达国家也是重要市场,但近年来北美洲的抗结核药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发国之一,89%的结核病人使用6种一线抗结核药治疗,销量较大的抗结核药为利福霉素类、异烟肼、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盐酸盐和卷曲霉素等。其中,利福霉素类原料药年产量在2015年高达2600~2700吨,近几年异烟肼年产量保持在900吨左右,氨基水杨酸钠年产量在200吨左右。作为上市最早的经典抗结核药产品,链霉素年产量逐年下降,目前仅有1000~1200公斤,同为经典抗结核药产品的砒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原料药国内年产量分别为250吨左右和265吨。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一线抗结核药,如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盖替沙星等,因价格较贵很少在我国用于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专家认为:这反映了我国的抗结核药市场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中国卫生部的报告指出,今后5年我国抗结核药市场仍将以价格便宜、疗效确切的一线经典抗结核药为主体品种,发达国家常用一线抗结核药产品随着销售价格下降今后几年将视情况收入医保目录,成为主要的临床抗结核药新品种。
抗疟药:青蒿素产量上升
目前,世界疟疾高发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东南亚、中亚及南美洲国家等。据西方临床医学界报道,目前疟疾常用治疗剂包括奎宁、氯奎、氨吩奎、乙胺嘧啶、盐酸氯胍、磺胺类药物、甲氟奎、阿托伐醌、伯氨奎宁、卤泛群和青蒿素类产品等。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研究人员独立开发上市的一种植物抗疟新药,经多年开发,目前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60~200吨。据有关报道,我国与越南两国共计生产了占全球市场75%的青蒿素原料,东非国家则提供了国际市场20%的青蒿素原料。
由于青蒿(主要是黄花蒿品种)生长受气候、产量及国际市场供求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青蒿素原料药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据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的统计资料,2000年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国际市场青蒿素价格一直在每公斤1000美元左右,2009年青蒿素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750美元,近几年国际市场青蒿素原料药销售开始回暖,销售价格在860~920美元/公斤浮动。
由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常规抗疟药”的配伍用药方案已为WHO肯定并推广至世界主要疟疾疫区,今后几年青蒿素原料药产量还将继续上升,年产量突破200吨大关应无问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7年世界抗疟药市场规模为15亿美元左右。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推动下,至2016年全球抗疟药市场规模已达23亿美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亿美元。总之,抗疟药市场逐年增长,加上西方国家开发的奎宁类新药如羟氯奎等在医疗界崭露头角,预计到2023年全球抗疟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美元或更高。
抗艾药:市场规模偏小
据国外媒体介绍,2017年全球抗艾药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远高于抗结核药和抗疟药的市场销售额总和。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已有数10种抗艾药,大体分为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过去10年,蛋白酶抑制剂类销售额最大,所占市场份额最高。
2017年,西方跨国制药公司生产的抗艾药占国际市场9成份额,美国仅吉列德公司即占51%的份额,其它抗艾药销售额较大的公司为葛兰素史克、施贵宝、默克、艾伯维和强生制药公司等。
过去8年里,HIV鸡尾酒式疗法始终是国际临床医学界的主流疗法。随着更多高效抗艾新药投放市场并逐渐成为主导产品,上世纪80~90年代开发上市的十几个核苷酸和非核苷酸类抗艾药虽然销量未降,但因同类仿制药品种太多而售价下跌,销售额大不如前。
这些价格低廉的抗艾药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常用品种,价格昂贵的新药如Atripla、Truvada、Complera、Stribida等则成为国民医疗保险制度较完善的欧美国家市场的主流销售品种。据国外媒体报道,2017年抗艾新药Truvada全球销售额高达37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40亿美元,且目前全球抗艾药排行榜前十名产品均来自跨国制药公司。
据国内医药技术咨询公司发布的消息,2015年我国抗艾药市场规模仅有8000万元人民币,2016年为1.4亿元,2018年可接近或超过2亿元人民币,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抗艾药市场规模偏小,主要原因是:我国不可能大规模推广使用西方国家常用的价格昂贵的蛋白酶抑制剂类抗艾新药,因为这些产品均未进入我国医保目录。
尽管我国抗艾药市场规模不大,但由于HIV携带者人数持续上升,市场增长潜力很大。随着国外更多畅销抗艾药专利到期及其同类仿制药进入我国市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抗艾药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大类药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