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391家、绿色设计产品480种、绿色园区3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1家。
有媒体统计显示,在391家绿色工厂名单中,涉及药企有21家,包括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从区域来看,本次绿色工厂评选,山东省入选的药企数量最多,共4家,其次是河南省3家,江西省、江苏省各有2家。
记者注意到,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持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此前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组织开展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
这些标杆企业经过申报单位自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及专家论证、公示等层层环节,最终入选名单。列入本通知名单的绿色设计产品,可按照《生态设计产品标识》(GB/T32162-2015)自行粘贴标识。
工信部要求,列入该通知名单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应于2019年1月15日前在“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上对绿色制造水平指标进行自我声明,并于今后每年1月15日对上一年度、7月15日前对半年度绿色制造水平指标进行自我声明(更新),展示绿色制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作为污染大户之一,原料药生产企业在每次环保核查风暴中常常处于风眼中心,因其长期面临污染问题,接连有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或停产整顿,甚至被迫关闭。在此背景下,环保是否达标成为企业的一条生死线,环保突出的企业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又有哪些先进做法值得借鉴,一起来看看——
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水气渣全天候管控
华民公司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从药品研发阶段入手,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大幅减少了有机溶媒和化学原料的使用。在节能降耗方面,积极采取节能措施、实施节能项目,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华民公司这次国家级绿色工厂申报成功,为接下来推进“打造全球一流头孢产品制造商”这一战略目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华民不断加强环保投入。资料显示,华民公司申请多项专利,涉及绿色生产工艺6项,其中,酶法头孢羟氨苄工艺堪称“绿色工艺”。化学法头孢羟氨苄的工艺过程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而在酶法工艺过程中,有机溶媒消耗降低94%,化工原料消耗降低50%。更重要的是,酶法工艺过程省去两个工艺步骤,所用工时缩减30%,降低了成本,产品稳定性水平有明显提升。
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和高效的处理设施是提高末端治理能力的基础,华民先后投资近2亿元建设配套的废水、废气等环保处理设施,先后与多个科研院所交流收集技术,提高处理水平。
在环保监测体系建设上,华民公司不断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率先在制药行业开展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温室气体核查等项目,为治理VOCs无组织排放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依据,率先完成危险废物监控视频安装、VOCs超标报警联网工作,实现了水、气、渣全天候的管控。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绿色工厂体系
除了本次上榜工信部公布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外,近期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辽宁省绿色工厂名单,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辽宁省绿色工厂称号,成为省内第一家包含化学原料药的大型医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
东北制药自2018年初开始推行绿色工厂体系建设,制定了绿色工厂中长期规划,明确以“智能引领,技术创新,预防污染,控制风险,节能低碳,持续发展”为绿色工厂体系建设指导方针。规划提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主要目标与指标,要求将指标作为公司的重点任务,严格落地实施,确保绿色工厂的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东北制药一直没有停止环保新技术探索和创新的脚步。例如,其“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在多异构系统互联互通的应用集成、制药行业电子批记录、工艺平稳度分析与安全预警、安全环保立体监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
此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东北制药使用该系统后,在能源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上都能得到提高,对环保也有益,消耗减少,整个排放强度大幅降低,节约处理费用。此外,精细化管理后,废物产生更加清晰,并做到废物循环利用。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
中水回用“废水”零排放
2018年,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希望通过1~3年努力,使公司在用地集约、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国家绿色工厂建设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企业资源产出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内蒙古公司正在进行中水回用项目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减少源头取水,节约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联邦制药内蒙原料厂热力系统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包括两台15吨生物能源低碳锅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原料仓储、成型生产线、高效运行系统等设施。项目运行后,可为联邦制药原料厂生产蒸汽20万吨/年,节约能耗成本约2000万元/年。
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硬件投入末端治理
近年来,金城医药在环保硬件投入方面累计超过3亿元,每年运行费用达7000万元,为保护环境,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末端治理方面,公司全部安装了气味吸收装置,并从工艺技术源头减排、生产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各方面,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投资建设多套RTO蓄热式焚烧装置、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光氧化装置,彻底消除了生产异味。
目前,公司建立了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保工作体系,特别是2016年投资8000万元新建资源生态综合利用项目和高效煤粉炉绿动力项目,打通环保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节能绿色生产。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能力超标
水处理是新华制药治污的重要环节,要求企业废水100%达标排放,为此企业上马了超过废水产出能力的先进的废水处理设备。目前,该公司每天污水产出约6000吨,但其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可达到2万吨/天。
在空气异味整治中,新华制药使用光氧、光电催化、等离子、碳纤维吸附回收、冷凝冷却回收有机气体、呼吸袋、呼吸阀等技术控制减少废气排放,总体实现了厂内、厂界无异味。
近年来,新华制药立足产业结构调整,推出“大制剂”战略,成立了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制剂事业部,充分整合公司内部制剂产品资源,做大做强制剂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高收益”的医药产业链下游延伸。
点评>>>>
环保已成生存较量
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绿色企业均表现为对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深耕以及环保治理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以榜单中的输液领域龙头科伦为例,其全资子公司伊犁川宁是科伦抗生素中间体业务的主体,二期项目就因环点评>>>>保问题一直不能实现满产,在2017年的亏损额达到7497万元。为此,科伦直接砸出一个记录:医药行业史上最大的单体环保投资项目。川宁项目配套的环保“三废”设施系统占地面积达300亩,超过总面积的1/4;投资金额达到1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以上。2018年3月12日,川宁二期项目顺利通过了环保验收。这被业内点评为:“往原料药走的科伦,算是摸到了医药工业的门把手。”其他公司受环保影响而停产,很多产品供求关系开始发生改变,产品价格趋势也出现拐头向上的情况。
另外,污染严重的部分项目搬迁成为不少药企的解决之道。有分析指出,从区域上看,随着环保、成本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二线城市越来越不适合作为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地,相较而言,三四线城市在成本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开始成为更适合原料药生产的地方,因此近年来不少原料药企业开始搬迁。而且许多三四线城市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逐渐形成集群效应,在严把环保关的同时,把原料药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进步。(刘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