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一般小于10000道尔顿。由于多肽分子量介于小分子与生物制品之间,因此形成多肽类药物具有高选择性、低作用浓度特点,进而降低毒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司美格鲁肽的获批,多肽类药物研发成为全球最热门药物研发领域之一。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初,全球上市多肽药物已近180种,适应症囊括糖尿病、肥胖、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炎等。
而从靶点来看,涉及GLP-1、Insulin、HER2等多种靶点,据药智数据统计,无论全球还是中国,INS、GLP等均为多肽类药物研究前三的靶点。而当前最火靶点则莫过于GLP-1。
图3 多肽类药物靶点,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GLP-1--当前多肽药物最火靶点
GLP-1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是回肠内分泌的一种脑肠肽,目前主要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靶点。此外由于GLP-1可抑制胃排空,减少肠蠕动,具有减重作用,成为减重创用药的新选择。
据药智数据,当前200余项有关于GLP-1靶点项目研究处于不同临床阶段。表1为当前已获批及处于临床阶段的部分多肽类GLP-1药物。已获批的代表药物当属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
表1部分GLP-1靶点多肽类药物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据诺和诺德2023年Q3财报显示,司美格鲁肽2023年前三季度共计营收1002.22亿丹麦克朗,约合142亿美元,占诺和诺德总销售的60%。据礼来2023年Q3财报,替尔泊肽2023年前三季度共计营收29.57亿美元,销售额继续放量大涨;随着减肥适应症的获批,并且相比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还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替尔泊肽的销售额或将更快速地增长。
除已获批产品外,在研GLP-1产品中同样有几款值得大家关注。
NN1535是长效胰岛素Icodec与司美格鲁肽的复方组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处于临床Ⅲ期阶段。对于该复方组合成员,Icodec胰岛素经过结构修饰与优化,可延长半衰期至196小时,司美格鲁肽半衰期可达7天以上,所以NN1535若能最终获批,给药间隔不会低于7天,这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由礼来/信达共同研发的IBI362、礼来研发的LY3437943均表现出不俗的效果,并且LY3437943为全球首款GLP-1R/GIPR/GCGR三靶点抑制剂。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GLP-1类药物营收超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0亿元。其中糖尿病方向依然占据绝对优势,2023年前三季度所售GLP-1药物中,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占比约为81%。根据诺和诺德报道,当前GLP-1药物在全球糖尿病市场的处方量占比仅约6%,在我国更是仅为3.3%,所以随着GLP-1药物市场渗透率的逐渐提高,未来GLP-1市场也将稳步提高。
图1 GLP-1药物市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由于GLP-1潜在的市场前景,以及减重效益的愈发火热,GLP-1研发赛道竞争已十分激烈。为寻求最大竞争力,寻求在多肽的差异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为此,科学家们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靶点。
Ins靶点,糖尿病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胰岛素(Ins)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由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岛素多种,不同类型的胰岛素起效时间、作用时长、给药方式也各有区别。胰岛素作为最直接以及最有效的手段,是治疗糖尿病“最后一道防线”。据药智数据显示,当前胰岛素共30余项在研。
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当前胰岛素正在从每日注射逐渐向每周注射进行过渡,且当前全球已有两款胰岛素周制剂处于临床3期及以上阶段。
表2 胰岛素周制剂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其中诺和诺德的依柯胰岛素作为周剂,研究进展最快,目前已处于注册申请阶段。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胰岛素经过结构修饰与优化后,半衰期达到惊人的196小时。
值得提及的是,相比于对照组甘精胰岛素以及德谷胰岛素,依柯胰岛素表现出了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未发现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
表3 依柯胰岛素临床数据
图片来源:各企业官网报道整理
第二款则是礼来的LY-3209590,目前研发至临床Ⅲ期阶段。临床数据显示,LY-3209590相比于对照组德谷胰岛素,同样表现出了非劣效性。并且LY3209590展现出了更优的安全性,或有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概率。
第三款则是由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GZR4,相比于以上两款,虽然GZR4只处于临床2期阶段,但为国内目前该领域研究进展最快的。
据药智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样本医院胰岛素销售额为189.56亿元,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72.08亿元,受集采影响,近年来销售额持续下跌,但作为慢病领域不可或缺的药物,随着周制剂的逐步上市,胰岛素市场整体销售额有望大步回升。
图2 国内样本医院胰岛素销售额,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多肽类药物其他在研靶点
除GLP-1以及Ins外,多肽类药物在HER2、tPA以及SSTR2等靶点亦有布局。
以HER2为例,HER2蛋白是人体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具有参与细胞生长以及分裂调控的作用,但如若该蛋白过量表达,则会导致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形成肿瘤,所以HER2也是治疗癌症的重要靶点。
据药智数据显示,当前HER2靶点的在研项目有350余项,其中多肽类1类新药5项。
目前该领域无获批药品,进展最快的为处于临床2期的TPIV110以及IMU-131。
表4 HER2靶点多肽类在研药物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对于tPA靶点,据药智数据显示,当前共有200余项项目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多肽类1类新药7项。但该靶点多肽类药物均较为“古老”,以及开发技术难等,研究进展较为缓慢。
对于SSTR2靶点,据药智数据显示,当前共有近30项项目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多肽类1类新药6项。与tPA靶点类似,研究进展较为缓慢。
综上,多肽作为后基因时代的热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中。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68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62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6%。预计2020年至2030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5%,到2030年将达到1418亿美元。
中国多肽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63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8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到了8%,远远超过了全球增速,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于2025年达到182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速为17.04%。
尽管放眼全球,已有礼来、诺和诺德、阿斯利康、武田、安进等MNC持续在该领域进行研发布局等,且已诞生了像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索马鲁肽、替尔泊肽等重磅炸弹药。因其潜在药物开发及市场前景,多肽药物研发将持续被青睐,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博药,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