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骨髓抑制”,指的是骨髓造血能力下降,血液中的血细胞数目低下,常见于恶性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病。化疗、放疗等抗肿瘤疗法也容易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到抑制。血细胞都是有“寿命”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细胞,大多数都是由骨髓中的干细胞分裂、增生而来。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只有7~14天,血小板约7~9天。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如果骨髓细胞受到抑制,不能正常产生血细胞,血细胞自然就越来越少了。血细胞减少危害很大,白细胞若太少,人体免疫力会下降,很容易感染;血小板太少,容易造成出血不止;红细胞太少,人就会贫血。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持续至少2~4周,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伴有血小板下降,少数化疗药如吉西他滨、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白细胞下降严重的患者,应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尽量让其独处一间病房,定时紫外线消毒和通风,有条件者可用空气净化器,家属探视次数应减少。患者体表、床褥、衣裤应保持干净整洁,陪护家属也要注意更换干净衣裤和鞋袜,佩戴口罩,若存在呼吸道感染则应避免与患者接触。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定期查血常规,可以有效监测骨髓抑制的发生,特别是白细胞计数,每周查1~2次,如明显减少则应隔日查一次,直至恢复正常。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渡过危险期,预防感染和出血,临床上常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来促进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生成。因血小板和红细胞生成周期较长,骨髓抑制严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常需要输注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来迅速提升其数量,从而预防出血。
不过,外源性血小板、红细胞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100小时,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因此,最好能通过频繁监测血常规,提前预防骨髓抑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