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龄化的加剧,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 4.2% 的速度持续上升,但早期诊断比例却不足 10%。
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却在年轻化,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可能超越肺癌成为新的癌症之王。
我国大肠癌发病人数较 10 年前增长了 1 倍之多。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迅猛上升至第 3 位,每年约 37.6 万人被确诊,19 万人死亡!平均每天约 1000 人被确诊。
据《柳叶刀》2000-2014 年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研究报告,中国大陆的结肠癌 5 年生存率为 57.6%。
有研究显示,某三甲医院每年做结肠镜检查 4000 多例,结直肠癌诊治 1000 多例,其中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癌早期病变的仅不到 200 例,发现结肠息肉患者则更多。在这 1000 多例肠癌中,90% 以上是进展期。
更令人震惊的是,约 80% 的患者初次就诊时被误诊为痔疮、结肠炎等良性疾病,有的甚至当作痔疮进行了手术,结果延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减轻很多痛苦,而且可以多活三十年。
之所以说肠癌是一个不太冷血的杀手,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的出身简单直白,发展缓慢,并不是一夜之间就癌变的。
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至少 80%-95% 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这个过程缓慢而迟滞,但是却比较隐蔽,在息肉阶段,90% 以上没有任何症状。
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 5-15 年,因此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因为正常粘膜,发展为腺瘤息肉,再变成肠癌,过程非常缓慢,发展的时间 5-15 年,甚至数十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它,切除它,就能完美阻断其进程,真正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即使确诊时已经癌变了,但只要还是早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也还是非常理想的。85%-90% 的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基本上可以实现临床治愈(3 年不复发即为临床治愈),即,每 10 个Ⅰ期-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八九个都是可以治愈的。
1. 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超过 90% 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 ≥ 50 岁。
2.男性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高于女性。
3.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高。研究表明有 1 个以上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者,其风险较无家族史人群增加 2.1 倍。
4.不良的生活习惯(如 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及肥胖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例如,肥胖可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 1.3 倍;每天吸烟>40 支可增加 1.4 倍;过度饮酒(≥ 50 克酒精/天)可增加 1.5 倍。
5.2 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 1.3 倍,还会使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增加 1.2 倍。
6.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大量食用加工肉类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每天摄入大于 100 克红肉或大于 50 克加工肉都会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 1.2 倍。
7.患有炎症性肠病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可使 14 年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 2.4 倍。
8. 患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遗传因素占所有结直肠癌发病因素的 3%~5%。
肠癌的高危险人群
1. 男性。
2. 年龄 ≥ 45 岁。
3. 吸烟者(包括已戒烟者)。
4. 体重指数 ≥ 24。
5. 结直肠息肉史。
6. 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7. 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
结直肠癌的警惕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黑便、便血等)、消瘦、腹泻、腹部肿块、排便习惯 改变等。出现上述症状须及时就医,排除结直肠癌发病可能。
但是,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除腹部肿块外,其余症状对于结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差。因此目前普遍认为,有无上述症状并不能作为是否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决定因素。
1. 结肠镜检查:每 5~10 年 1 次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对镜下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诊断为结直肠癌前病变或结直肠癌者,应到正规医院按照临床诊疗规范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完成治疗后的受检者仍需遵照医生建议到医院定期复查。
2. 免疫法粪隐血检测:每 1~2 年检查 1 次
免疫法粪隐血检测(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检测结果阳性者需进一步接受诊断性结肠镜检查。
3.FIT-DNA 检测:每 3 年 1 次
实验室检测粪便样本中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阳性者需进一步接受诊断性结肠镜检查。
4.CT 仿真结肠镜:每 5 年 1 次
受检者若拒绝或因自身条件无法进行结肠镜检查,可考虑接受 CT 仿真结肠镜检查。CT 仿真结肠镜检查结果异常者需接受进一步诊断性结肠镜检查。
从某些角度来讲,大肠癌的病因,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不外乎:吃的太好,动的太少,也是吃出来、懒出来的。
1、调整饮食
①减少能量摄入: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这就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比如烧烤、油炸、烟熏、食品。
②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机会。
③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补充维生素 A、C、E 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叶酸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增加钙和镁的摄入可能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我国大肠癌年轻化,与很多白领族久坐、熬夜缺乏运动密切相关,因此增加运动,并且戒烟戒酒非常重要。
3、药物预防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如阿司匹林,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美国已经把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预防用药。
但,有利有弊,阿司匹林也有很多的副作用,比如引起消化道出血等,所以,不建议自行服药,一定要在医生评估后合理用药。
4、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发现并切除大肠息肉,是预防肠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我国指南建议无症状的低危人群首次肠镜应在 50 岁(美国是 45 岁)前,有家族史者更要提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克罗恩病、慢性结肠炎、有结直肠癌或腺瘤的个人或家族史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炎症性肠病,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
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基因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提早进行结肠镜检查,非常重要。
本图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