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是癌症晚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
癌性腹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期约 20 周,以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肿瘤预后最差,生存期仅 12 周左右。
-
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引起总的毛细血管内膜面积明显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腹腔内的蛋白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腹腔内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
-
癌症晚期病人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相关。
注意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 2~4 g)。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每日入水量约 1~1.5L)。
利尿剂治疗对恶性腹水疗效差,文献报道有效率约 44%。
利尿剂常首选螺内酯,或可联用呋塞米,效果不佳时,需要复查肝功,如果伴有低蛋白血症(<25 g/L),可给予人血白蛋白输注,同时给予呋塞米 40 mg 静推或给予托拉塞米 10 mg 缓慢静脉注射。
使用利尿剂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和尿素,避免电解质紊乱。
恶性腹水患者出现腹内压升高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时可行穿刺放液,约 90% 患者症状可暂时缓解,平均维持 10.4 d,一般多需反复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反复大量穿刺放液有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低钠血症、肾功能障碍和低蛋白血症等危险,因此对高危患者可在放液同时使用白蛋白或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扩容。
PVS 包括 LeVeen 或 Denver 分流术,与穿刺放液比,不仅可缓解症状,同时能避免反复腹腔穿刺引起大量蛋白流失,并提高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对反复穿刺放液仍不能控制症状,且预期生存期超过 1 个月者,可考虑行 PVS。
适用于穿刺放液并发严重电解质紊乱,或需反复放液而行 PVS 有禁忌者。极少引起电解质紊乱,无癌细胞转移和凝血机制障碍的危险,且引流管不易阻塞。
腹腔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相比有明显药动力学优势,能够提高局部腹腔药物浓度,减少化疗毒性。
可选用药物有化疗药(顺铂、卡铂、紫杉醇等)、硬化剂、生物制剂等。有效率一般在 40%-60%。一般认为给药剂量应不超过静脉用药量。
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
-
胃癌: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顺铂和表柔比星;
-
结直肠癌:奥沙利铂、顺铂和丝裂霉素;
-
妇科肿瘤: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卡铂、顺铂和表柔比星;
-
腹膜假性粘液瘤:奥沙利铂、卡铂、顺铂、丝裂霉素和表柔比星;
-
肝胆胰腺癌:紫杉醇、泰素帝、奥沙利铂、卡铂、顺铂、表柔比星、丝裂霉素和吉西他滨。
灌注液主要以生理盐水为主,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容量为 3000~5000 ml、常用灌注流量为 300~600 ml/min,灌注时间 1 h。
需要注意的是,奥沙利铂和国产的卡铂与生理盐水稀释溶解在一起会引起药效不稳定,这两种药物的灌注溶液需用 5% 葡萄糖液,术中可引起血糖升高,需作相应的处理,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尤其注意。
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OK-432、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高聚金葡素和短小棒状杆菌,一般用于腹腔内注射,其对恶性腹水的疗效不甚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研究表明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 )可用于浆膜腔内灌注,既能诱导产生免疫效应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又可使浆膜产生化学性炎症粘连而使浆膜腔闭塞,且对机体刺激轻微,无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副反应等。
-
rmhTNF 单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 ORR 为 42.86~46.03%。常规推荐剂量为 300 万 IU/次;在穿刺引流腹腔积液后,用 30-50 ml 生理盐水稀释,然后腹腔内灌注,于 d1、d4、d7 或 d10 给药,连续给药 3-4 次为 1 疗程。
-
已有研究表明 rmhTNF 可以与顺铂或奈达铂联合治疗恶性腹腔积液,联合治疗有效率优于顺铂或奈达铂单药治疗。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疼痛、消化道反应、皮疹、浮肿等。
总结:癌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上常见但复杂的问题,治疗上常需要以利尿、补充白蛋白、放腹水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期间可给予香菇多糖、胸腺五肽、胸腺法新等增强免疫力治疗,同时要限制液体量的输入(1-1.5L),让患者多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
【免责申明】 本图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