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沂说:乳腺导管炎一般是指细菌进入了乳腺导管内引起来的炎症。乳腺导管在每一个乳腺里一般有15到20条,从乳头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分布。从体外乳头表面的导管口可能会进入各种细菌,或是身体内部有细菌存在,通过体内循环系统进入导管,由于细菌的作用造成炎症。炎症分为慢性和急性,例如妊娠哺乳期常发生急性炎症,有局部红肿、热、疼,有明显的症状,病人
常常有低烧甚至高烧,白细胞升高。
方志沂说:慢性炎症来势缓慢,范围也较小,症状、体征都较轻,病人常常没有太明显的不适。急性炎症需要比较积极的治疗措施,例如静脉应用抗生素,常需要持续一到两周才能接近治愈。常有遗留部分炎症不能彻底消灭的现象,这时就容易转成慢性。有些急性炎症最终形成脓肿,这时常需要外科手术切开引流脓液,使脓腔塌陷,逐渐愈合。慢性炎症有时急性发作,也需要这样处理。慢性炎症常有反复,如果病灶很顽固,在稳定期可考虑手术切除,同时使用抗生素,有望治愈。
方志沂说:一般认为炎症不发展为乳腺癌,但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有的研究发现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另有一种瘢痕癌是在瘢痕基础上发生的,慢性炎症留下的瘢痕也是这种因素之一。乳腺纤维瘤常在中青年妇女发生,多数认为是因为身体内分泌环境的改变所引起,属于良性肿瘤。一般在两至三厘米大小,无症状,治疗以手术为主。切除后很少复发。这种肿瘤很少恶变,有报告指出恶变率在千分之一以下。如果发现“良性肿瘤”短期内生长迅速则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治。
方志沂说:乳腺增生严格讲应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是指随妇女月经周期乳房组织也发生周期性的胀缩改变。月经来潮前,乳腺组织一般感觉肿胀,月经过后肿胀感减轻,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性增生,不是疾病。病理性的增生是指乳腺组织发生结构上的增殖。不论月经情况如何,该增殖不会退缩。病理增生也分数种,其中囊性增生,尤其这种增生中含有乳头状瘤病时,癌变率较其他几种增生稍高。
方志沂说:多年研究表明,在数十年中,该病恶变率可达3%到5%,所以发现囊性增生病时治疗应持较积极态度。其他几种增生,例如小叶增生、间质增生等,可随访观察或给予以中药为主的治疗。原则以活血化淤为主,有疼痛症状时可加入止疼中药。副乳,人体除一对主乳腺外,常在腋窝前方发现略隆起状的副乳腺,有人单侧,有人双侧发生。其结构与主乳腺相同,少数人还可在体表看见小乳头。在妊娠哺乳期副乳也可肿胀,平时也有人在月经来潮前有肿胀感。
方志沂说:副乳腺也可以发生乳腺癌,但其机率与主乳腺相似,并不高于主乳腺,所以健康状态下和对主乳腺的检查和症状、治疗相同。副乳腺不是病灶,正常健康状态下不需特殊处理。乳头溢液,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产后哺乳属于生理性,非哺乳期多为病理性。病理性溢液也有各种不同表现,有的单管口,有的多管口。多管口时常是良性病灶,例如囊性增生病和内分泌疾病引起;单管口病灶与肿瘤关系稍密切,溢液性状也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