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的致癌食物有哪些?
1、烧烤
烧烤的食物切记要少吃,因为烧烤的食物中含有非常强的致癌物质,尤其是烤牛肉、鸭、羊肉等肉食类,其内含有大量的强致癌物。烧烤的食物中含油量太高,尤其是在高温下把食材都从生烤熟,这样对于人的身体是一定有伤害的。烧烤时大量的油脂涂抹在食材之中,通过和其他的物质相结合,及其容易产生强致癌物,这些物质在身体内部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很容易产生癌变。所以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少吃烧烤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蒸的食物。
2、油炸小吃
很多在外面卖的一些油炸的小吃,先不论这些油反复使用过多少次,单单只说油炸,一般食物被油炸过后就会产生一种致癌物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是一种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而产生的一种会发现的碳氧化合物,对于食品有着很高的污染度,相当具有致癌性。
外边的一些油炸小吃类食物之中的使用的油更是经过反复的油炸,这样更容易产生大量的脂肪酸,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部就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长期食用这些油炸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过度肥胖,更是极其容易导致一些癌变。
3、腌制食物
腌制的食物一般都会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尤其是一些腌制菜品等食物,更是会产生二甲基亚硝酸胺。所以长期的食用腌制的食物就会导致肠胃出现病变,更严重会导致肠胃出现癌变的可能。
4、霉变食物
像常见的食物小米、豆类、玉米、花生这些食物如有因为环境潮湿而产生霉变时,就应该放弃食用,因为被霉变侵入的食物都会产生致癌素,这种致癌毒素叫黄曲霉菌素,黄曲霉菌是一种真菌,在平时自然环境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豆类和肉类的食物会造成霉变的问题,而黄曲霉菌是人体产生病变所有的病源地。
黄曲霉菌是所知所有强致癌物质中致癌最强的一种物质,而它致癌的范围也很广,可以对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会引发癌变,比如胃癌、肾、直肠、小肠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一定要把米、豆等食物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储藏,如有发生霉变切记不可食用。
抗癌防癌多吃 10 种抗癌水果
1、梨
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由于里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等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所以梨还适宜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服食。
食梨小贴士:生梨是人们喜爱的水果,经常食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
2、猕猴桃
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C 的含量之高是橘子的 4-12 倍,是苹果的 30 倍、葡萄的 60 倍。通过近年的研究证实,猕猴桃中含有一种具有阻断人体内治癌的亚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质,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3、杏
适宜多种癌症患者食用。据研究,杏是维生素 B17 含量最丰富的果品,而维生素 B17 是极为有效的抗癌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有报道称,美国用维生素 B17 治疗癌症,一般经治疗的 250 例患者中,有 248 人获救,至今已用维生素 B17 挽救了 4000 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
4、山楂
能活血化瘀、化滞消积、开胃消食,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中医认为,癌瘤为实性肿块,往往具有气滞血瘀征象,由于山楂能活血化淤、善消肉积,又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所以适宜多种癌瘤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对消化道和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兼有食欲不振时更为适宜。
5、橘子
凡芳香科柑橘属的一类水果,诸如柑子、橘子、柚子、橙、柠檬、金橘等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维生素 C 是一种防癌的屏障,可以阻止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尤其适宜食道癌、胃癌、肺癌、喉癌患者食用。
6、大红枣
能补脾胃、益气血,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C、P 及胡萝卜素等,尤其是维生素 C、P 的含量特别多,均居百果之冠。国外学者分析出大枣中含有一组三萜类化合物,为抗癌的有效成分 ; 也有研究认为,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抗癌作用。所以,大枣又是一种抗癌果品。在民间,不少肿瘤患者手术、放疗或化疗后,常食大枣粥,或用黄芪煨大枣,每日用大枣 10 颗、生黄芪 30 克,共煨煮。这对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均有裨益。、
7、香蕉
香蕉有清热通便的功效,对预防大肠癌、直肠癌有很好的效果。同时香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适量摄入镁元素也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8、草莓
适宜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肺癌患者以及这些癌症患者在放疗期间食用,可以收到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利咽润喉的效果,对缓解放疗反应、减轻病症、帮助康复也有益处。据《商业周刊》报道,美国俄亥俄医学院病理学家加里 . 斯托纳和农业研究所植物遗传学家约翰 . 马斯在研究中发现,草莓中所含的鞣华酸能保护人体组织不受致癌物的伤害,从而对防治癌症有利。
9、无花果
能消肿解毒,适宜大肠癌、食道癌、膀胱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等多种癌症患者食用,是一种广谱抗癌果品。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无花果的确有良好的抗癌功效。
10、苹果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减少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同时有助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降低直肠癌的发病几率。
本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