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Onc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一项针对PD1/CTLA4的双功能抗体QL1706(PSB205)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首次人体I/Ib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该研究是免疫治疗组合抗体QL1706首次人体大型I期临床研究。研究证实,QL1706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耐受性良好,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宫颈癌等瘤种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成果为双免疫治疗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证据。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抗体的双免疫治疗已批准用于多种晚期实体瘤的治疗。然而,双免疫治疗产生的毒性明显增加。因此,探索新型的高效低毒的双免疫治疗手段十分必要。
QL1706由PD-1抗体IgG4和CTLA-4抗体IgG1按照固定的比例组成。药物中的CTLA-4抗体成分经过改造,半衰期缩短。因此,QL1706可以在体内维持正常PD-1抗体暴露量的同时,降低CTLA-4抗体的暴露量,有望成为毒性更低、耐受性更佳的双免疫疗法。
本研究分为I期和Ib期两部分。I期部分为剂量递增与扩展,运用3+3研究设计,起始剂量为0.3mg/kg,最高剂量为10.0mg/kg,患者每3周接受1次治疗,综合评估各项数据确定II期研究推荐剂量为5mg/kg。在Ib期部分,患者按照RP2D接受QL1706治疗,每3周1次,直至达到疾病进展等停止治疗的标准。
本研究共入组518例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4.9%,其中≥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6%。30例(占5.8%)患者因为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退出,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皮疹(占19.7%)、甲状腺功能减退(占13.5%)和瘙痒(占13.3%)。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1%,其中≥3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1%。
共468例患者接受了5mg/kg QL1706治疗,其中79例患者观察到客观缓解(1例完全缓解),客观缓解率为16.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7个月。QL1706在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4%,24.5%和27.3%。在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宫颈癌中,QL1706也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4.2%,、38.7%和28.3%。
图1 QL1706在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A和B)、鼻咽癌(C和D)、宫颈癌(E和F)中的抗肿瘤活性及治疗持续时间
与既往的双免疫治疗研究相比,本研究显示QL1706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等瘤种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进行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的探索,目前,QL1706联合化疗的II期和III期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赵媛媛副主任医师、马宇翔副主任医师等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作者简介
张力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肺癌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CACA)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赵洪云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负责人,临床研究部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健康中国2030》肿瘤健康之“肺癌规范化诊疗”项目组专家顾问
赵媛媛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宇翔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试验中心I期病房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癌精准治疗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本图文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