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奋进的号角在南粤大地吹响。1月28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
2023年,广东卫生健康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1月7日,省委、省政府发出2023年1号文,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31条政策举措,部署了26个方面72项重点任务,彰显了广东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坚定决心。
广州是国内三大“医疗高地”之一,在穗的高水平医院将提交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让我们共赴这场春天的约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说,该院将以院区扩容为基础,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开展科学前沿研究、优化专科布局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驱动肿瘤防治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国考”连获专科医院最高等级
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中肿先后获批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医院、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全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和广东省国际肿瘤医学中心建设依托医院。
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研究型医院,中肿诊治的患者有20%-30%参与肿瘤医学研究工作。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稳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三位,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简称“国考”)连续获评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等级,在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肿瘤医院第4;中心主办的《Cancer Communications》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提升至15.283分,在亚洲综合肿瘤学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肿瘤学》深受全国师生好评。
继黄埔之后布局天河院区
优质医疗资源再扩容
“我们要真抓实干,把规划蓝图变成实景图。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目前我们的服务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优质医疗资源仍有较大缺口。为满足患者的需求,新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增加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徐瑞华介绍,随着黄埔院区建成并投入运营,黄埔院区二期、天河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列入《“十四五”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以及位于兰州的中肿甘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顺利奠基,医院将以多院区发展的新格局踏上新征程。
在广州的三个院区中,越秀院区服务能力稳健提升;去年10月奠基的黄埔院区二期项目计划在三年内扩增13万平方米,医疗服务体量将增加至1200张床位;新规划的天河院区将建设成为以临床为导向的“升级版”研究型医院,在满足患者诊疗需求的同时,引育一批学术带头人(PI),使得全中心PI人数达到200人,致力于解决肿瘤“防、诊、治”中的科学问题,产出具有国际引领性的科研成果,推动肿瘤医学的发展。
“1月31日,作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输出医院,我们派出的首批医疗专家启程赴中肿甘肃医院。”徐瑞华介绍,甘肃医院的建设旨在全面提升甘肃省肿瘤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区域内肿瘤患者外转率,逐步实现“肿瘤患者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也体现了中肿作为公立医院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
“三驾马车”齐发力
向“世界顶尖”迈进
“我们基本实现了‘创建世界一流肿瘤医院’的目标。‘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将开启‘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的新征程,争取进入世界前五行列。”徐瑞华介绍,医院将高质高效推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世界级肿瘤医学重大创新基地、国家创新药物/技术/装备研发转化基地、世界性疑难肿瘤诊治中心、国际肿瘤医学人才培养摇篮。
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有赖于引进培育国际引领性人才,进一步提升诊疗效果以及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在这‘三驾马车’中,人才是第一位的。”徐瑞华介绍,中肿在人才队伍的引育中注重德才兼备,面向未来。新推出的“志光计划”杰出青年医师-科学家项目,以首任院长、中国放射学科的奠基人谢志光教授命名,旨在选拔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深远发展潜能的杰出青年医师,鼓励青年医师以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性和个体化培养,成长为引领未来肿瘤医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在医教研并进的同时,中肿还将推动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让更多的新药、好药进入市场,提高可及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
徐瑞华表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肿人将一如既往地发扬踏实严谨、勇于创新的作风,以全面推进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按照“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国家肿瘤防控战略的要求,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开展科学前沿研究、优化专科布局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驱动肿瘤防控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征服癌症、造福人类”的初心使命,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医院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
本图文来源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