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二届全体委员会议以线上视频方式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部长王宇主持,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经过全体委员正式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范卫君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黎海亮教授为前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孟志强教授为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王忠敏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徐栋教授、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欣教授为副主任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共108名,其中常务委员36名。
会上,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黎海亮教授首先做工作报告。他从组织建设,学术交流活动,科普宣传学术推广,指南、共识、专著编撰,社会服务,继续教育、学科发展,人才选拔、获奖、荣誉,协同配合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目前,专委会自身发展个人会员为1075人,会员总数达到1683人。专委会每年定期召开常委会和全委会,建立有党的工作小组,开展党建工作及主题党日活动。在多地举办多场大型学术会议及培训班、肿瘤消融治疗西部巡讲及“一带一路”消融之路等系列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已编撰发布多项指南、共识、专著等,在樊代明理事长的领导下,组织专家参与编写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的肿瘤消融治疗篇章及《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技术篇》肿瘤消融治疗指南(待出版)。全方位推动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等抗癌系列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通过网络会议,召开了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及中日肝癌诊疗促进交流联盟系列学术会议,每年组织委员参与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并组织好肿瘤消融治疗专场的学术活动。
随后,中国抗癌协会王瑛秘书长讲话。她回顾了专委会的筹建及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首届专委会取得的工作成绩,特别是黎海亮教授带领全体委员在会员发展、学术活动、科普宣传、编写专著与制定专家共识及指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对第二届专委会正副主委、常委及委员当选表示祝贺,同时对新一届专委会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她指出,第二届专委会要传承上届专委会的优良作风,不断创新、发展、壮大,使专委会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扩大会员队伍,增加专业会员及学生会员人数。二是实行委员的动态管理,对委员参加活动情况纳入考核,保持专委会的活力。三是创立专委会的学术品牌,各项学术活动都以专委会名义举办。四是积极参加总会的活动。包括CACA指南中国行巡讲、编写CACA指南技术篇、积极向总会创立的《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刊物投稿。她希望新一届专委会在范卫君主委的带领下,继往开来,踔厉奋发,进一步提高专委会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共同为中国的肿瘤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卫君教授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讲话。他回顾了上一届专委会所做的贡献,首先感谢总会的支持,感谢全体委员的信任,感谢上一届领导集体及全体委员对专委会的支持和贡献。按照总会工作要求,范卫君教授对专委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规划和展望。新一届委员会将继续拓展会员队伍;通过指南巡讲、科普宣传等各种途径持续推广、规范肿瘤消融治疗;组织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跨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他表示,在总会的正确领导下,本届专委会将继续秉承抗癌协会的宗旨,发扬上届专委会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积极奉献、传承创新,推动和发挥消融治疗在肿瘤综合诊疗中的作用,促进学科走向新的高度,引领全国的肿瘤消融治疗事业向前发展。
王瑛秘书长致辞
新任主任委员范卫君教授讲话
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范卫君教授简介
范卫君 教授
范卫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肿瘤消融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擅长原发性肝癌及各类肝转移瘤(尤其是复杂疑难的黑色素瘤肝转移)的微创介入治疗,在肺小结节、各类肺转移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也有独到的造诣。作为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技术专家组的组长,开创了我国肿瘤消融技术培训的先河,牵头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技术“三阶段”培训体系,为我国肿瘤消融治疗事业培养了近万人的消融治疗队伍,也使该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多项省、国家级科研课题。主编、主审专著8部。2019年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呼吸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图文来自中国抗癌协会官网。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