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一门决策的艺术,目的是为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诊治方式。医学界普遍认为:临床研究是临床决策的最好证据来源,循证医学永远不过时。从默默无闻的医学生到临床医学专家,经历多次蜕变,一直不忘培根铸魂的初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部的洪明晃教授用38年的热忱种下了临床研究教育的种子。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洪明晃,听听这位深耕临床研究教育38载的园丁故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明晃
孕育
临床研究循证的思维一直刻在我的骨子里
很少有人知道,从医从教38年的洪明晃曾有一个“文科梦”,“我曾经也想考文科,后来发现自己记忆力太差了,就改考理科了。”这个“弃文从医”的决定,让洪明晃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临床研究刚刚起步,缺乏权威教材,没有成熟的教学体系,临床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运用。彼时,临床研究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1984年,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助下,中山医学院成立“科研设计测量评价(DME)咨询委员会”,时任校长彭文伟教授任主任,胡孟璇教授、侯灿教授为副主任。这一年,25岁的洪明晃在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留校进入刚刚成立的DME咨询委员会。
“我一毕业就进入了这个委员会,当时刚刚成立,人手很少,‘3个将军,只有1个兵’,我就是那个兵。为了便于教学,在DME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筹建教研室,虽然当时条件很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跟着几位老教授,学到了很多临床研究相关的知识,也有一些实践的机会。从此以后,与临床研究结缘了,临床研究循证的思维也就一直刻在我的骨子里。”这段经历成为了影响洪明晃一生的印记。
自1985年起,教研室先后承担着医科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DME)》、七/八年制《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和留学生班《Evidence-Based Medicine》课程的教学任务。1991年初,随着临床流行病学/DME教研室挂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洪明晃来到了中肿。
临床研究方法学教研室教学团队(部分)合影
扎根
循证医学永远不过时,深耕一线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教学
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历届全国鼻咽癌会议上,临床分期都是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但由于当时都是采用简单的“专家法”,难以拿出一个理想的、公认的新分期方案。“记得一来到肿瘤医院,闵华庆教授就给我一个任务,去研究鼻咽癌新的临床分期。”洪明晃回忆道。
于是,洪明晃进入了鼻咽癌病区工作,在闵华庆教授的指导下,一边投入临床工作,一边参与闵华庆教授牵头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同时查阅资料、随访病人,结合Cox模型和计算机反复模拟的方法,与项目组成员一起,推出了鼻咽癌的新分期。由于这一分期方案更具科学性,在1992年的全国会议上得到了各方认可,并被命名为“鼻咽癌92分期”。
“在新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层分析,还提出了鼻咽癌分层综合治疗的方案。通过这次科研活动,让我获益很多,更意识到知识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问题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洪明晃颇有感受地提到。
临床研究的知识需要传播,临床研究的实践需要推动。早在2005年,洪明晃与时任中大副校长颜光美、科研处长袁凯瑜、统计专家方积乾教授共同倡议并推动了5010计划的实施。多年来洪明晃一直参与了中大5010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我觉得临床研究的教学不能脱离临床,只有到一线才能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决策。”1991年至2008年,洪明晃在鼻咽癌科工作期间,不论是做普通医生,还是担任科主任,一直没有放弃教学工作。除了日常临床工作、教学工作,还积极推动临床研究的工作,他本人也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支撑以及5010项目,其中5010项目的研究结果被NCCN指南引用,达到教学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效果。
传播
38年一直没有放弃教学
2008年底,洪明晃服从医院的安排,从鼻咽癌科调出组建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推动临床研究,这确实是我当时提出的口号,一是认为各类临床研究对医疗、对医院发展很重要,二是我对临床研究算比较熟悉”,在回忆到当年的情景,洪明晃多次强调,对当时的选择一点都不后悔,而且很庆幸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临床研究,丰富了自己,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案例。
洪明晃点评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研究方案
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洪明晃还是没有放弃教学工作,继续兼任教研室主任,“我觉得能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传授给年轻人,同时教学相长,是一件有益、令人愉快的事情”。在洪明晃教授的带领下,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适应医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满足临床研究的需求,2017年教研室对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改革,将教学重点聚焦在临床研究方法学方面,着重讲授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学和关键技术,同时将课程名称更改为《临床研究方法学》。
此外,教研室积极编写教材,以适应课程体系的不断变化。1994年,洪明晃教授主编《临床科研设计测量评价》,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02年,对《临床科研设计测量评价》内容进行更新,出版第二版。2020年,在教研室主任洪明晃教授的推动和带领下,联合教研室李济宾副研究员和中大公卫学院张晋昕副教授主编《临床研究方法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临床研究既要推动,也要管理,两手都要抓。”对于临床研究的健康发展,洪明晃一直有一个执念——追求真实。因此,洪明晃倡导并推动科研数据备案平台(RDD)的建设,构建科研数据“永久锁定、终身追溯”的机制,从源头和策略上筑牢数据真实的防线,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并在教学中给医学生灌输真实的重要性及其防范措施。
“如果问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那就是参与了2020版中国GCP的修订,有机会把多年临床研究的知识和经验贡献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为临床研究服务。”
“和中肿人在一起,言必谈临床试验。”徐瑞华院长曾这样讲到。而今,已过花甲的洪明晃从临床研究部主任的岗位退下来后,继续担任临床研究方法学教研室主任,依然守住三尺讲台,坚持沐泽新人。目前,教研室共承担医科硕士生、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大非医科本科生通识教育等4门课程,而且随着各医疗机构对临床研究的不断重视,接受培训的对象远不止研究生了,许多临床医护人员也积极学习临床研究相关知识,洪明晃教授团队正继续与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合作,把临床研究的种子播撒在祖国更广阔的大地上。
编者按: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在中肿,医者也是师者,中肿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心官微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的主题,向大家讲述中肿医者传道授业的故事~
本图文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