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肿瘤疾病是指发病率相对较低,十万人中少于六人发病的肿瘤。罕见肿瘤总数约占全部肿瘤总数的10%,所以“罕见肿瘤”其实并不罕见。但因罕见肿瘤的临床试验难于开展,相应规范指南无法形成,临床医生临床诊疗经验的缺乏,加剧了罕见肿瘤的诊疗难度,进一步将其推向少药无药可治的深渊。随着精准医学理念与医疗模式在国内的兴起,为罕见肿瘤的诊治提供了无限可能。
2022年9月3日,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罕见肿瘤分会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聚焦罕见肿瘤诊治,并融合了跨领域、多学科资源的专业合作平台。罕见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翁德胜教授担任,分会委员共有132人,涵盖了罕见肿瘤相关的肿瘤内外科室、免疫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内镜、病理、分子诊断、疾病模型、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9月3日,罕见肿瘤分会在广州成立
翁德胜主任委员做分会介绍
翁德胜主任委员表示,罕见肿瘤分会将广泛团结罕见肿瘤诊治相关各个领域的工作者,搭建起跨领域、多学科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共同引领、推进、规范精准医学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在罕见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罕见肿瘤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同时,将整合罕见肿瘤的诊治资源,为罕见病患者就医指导、诊断、治疗提供平台指引,为罕见病患者就治带来福音。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罕见肿瘤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名单主要成员
顾问
朱振宇 中山大学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中心、达安基因前首席科学家教授/主任
主任委员
翁德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医师/科副主任
副主任委员(9人,以姓氏拼音排序)
包 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
韩明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黎建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
李 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刘志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马海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综合肿瘤二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
苏 乔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
王志刚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副院长
吴明玮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周泉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
成立大会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秘书长张璐宣读分会批复文件和罕见肿瘤分会委员会人员名单。孙炳刚、朱振宇顾问、翁德胜主任委员与包勇、 黎建军、 马海清、 苏乔等4位副主任委员共同为分会成立揭牌。
孙炳刚表示, 随着精准医学的基因检测、分子病理、分子影像等技术进步,一些极为罕见的肿瘤得到越来越精准的甄别。然而,罕见肿瘤的诊断、治疗仍面临着分类不清、有效药物匮乏、临床经验缺少、相关临床试验项目少、患者经济负担重等问题。此次罕见肿瘤分会的成立,将充分发挥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多领域大平台的优势,积极推动我国肿瘤医学发展进程,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救治技术,加强国内外交流,提高罕见肿瘤救治水平,为我国罕见肿瘤的精准治疗贡献智库力量。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成立大会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秘书长张璐宣读批复文件和委员名单
罕见肿瘤分会顾问授牌仪式
罕见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授牌仪式
罕见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授牌仪式
首届南方罕见肿瘤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
成立大会同期举办了首届南方罕见肿瘤高峰论坛,内容荟萃罕见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全方位、多维度地展开罕见肿瘤相关领域的学术探讨,助推罕见肿瘤领域的成果分享与合作交流。
中山大学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振宇教授带来了题为“精准基因检测与罕见肿瘤诊断”的精彩演讲,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刚教授分享了“类器官技术在罕见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玮教授介绍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副主任医师李茵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郝文文副研究员分别讲解了“内镜下的疑难杂症”和“放疗在头颈罕见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来自多个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围绕罕见肿瘤的诊治展开深度对话,提出罕见肿瘤治疗的积极建议,助力提升罕见肿瘤的研究、诊断和治疗水平,向全国传递罕见肿瘤的治疗经验和探索成果。
本图文来自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