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提出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是探索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行价值医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有效政策工具,也是“三医联动”中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更是医改实现“腾笼换鸟”的关键步骤。
确保支付更合理
笔者以为,医保按病种支付(最初是受到国际经验的启发),应基于我国国情需要,通过大胆创新,让这项医保支付改革确能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看病难和看病贵,这实际就是效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缓解看病难,必须提高效率;缓解看病贵,必须降低费用。
换言之,医保按病种支付标准的确定,不妨以“三个关键词”为导向,即提质、增效、降费。其中,提质增效与降费构成因果关系:提质增效是“因”,降费是“果”。只有重“因”,才能得到预期的“果”。希望借助医保按病种支付,引导医方能够提质增效,进而达到降费的目的。
医保按病种支付,过高或过低均不合理:支付过高,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也不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支付过低,不仅会影响医疗质量,令费用不减反增,还会增加患方或医方的自付比例。医保支付改革的目的,就是确保其支付方式更具合理性和引导性。
“三件事”关乎改革成败
为此,医保按病种支付,要做好“三件事”,它关乎医保支付改革的成败:
一是全面遏制医药价格虚高,彻底挤出价格水分。只有这样,医保支付改革的降费效果才能显现。新医改便首先“剑指”医药价格虚高,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减免进口关税、开展价格谈判、直采、集采和带量采购、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发展医药电商等,成效显著,医药价格已经基本回归到合理水平。未来,也要彻底解决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价格虚高的问题。
二是在控费的前提下还要确保医疗质量提升或稳定。医方要加强全员岗位培训(包括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提高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以此管控好质量、效率与成本,快速适应医保支付改革的要求。
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成本直接关联:医术高超的医生,可以仅凭问、触、叩、听等基本技术便可为患者确诊,其医疗差错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误诊率、医疗事故发生率等)会低到零,而技术一般的医生或许需要依赖医疗设备才能确诊,其医疗差错发生率会远远高于前者。二者之间的医疗费用差距相当大,所以说,提升医生专业技术水平是控费的一个关键,也是医方应对医保支付改革挑战的关键。
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时,如果按合理的临床路径来核算病种诊疗费用,比取前三年的病种诊疗费用平均值,更具合理性和引导性,可以引导医方主动服从临床路径,优化诊疗流程,规范用药、检查、点滴、住院、手术等医疗行为。
三是保方要加强医保支付标准动态管理,以应对疾病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包括医药价格的波动、病情变化、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年龄差异等。同病种诊疗费用因诸多变数而不尽相同,比如,老年人因器官老化或有基础病,其诊疗费用和住院天数会多过患同种疾病的年轻人;患者因血管变异,其手术难度和费用或许高于无变异的患者。由此可见,医保按病种支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更具合理性。
为确保医保支付更具合理性,还要广泛征求专业人士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检测医患满意度。总之,医保支付标准动态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