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Aβ疗法生死等待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被发现至今已逾百年,但其发病原因未有定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然而,该领域新药研发屡屡遭遇失败,再加上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巨大未满足需求,寻找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认知下降或阻止其进展的药物,已成为生物制药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Aducanumab能否开启新时代?
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渤健和卫材联合开发的抗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Aducanumab无疑是近期业内关注的焦点项目之一。
继11月3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确认接受Aducanumab的上市授权申请(MAA),11月4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内部审查给出了积极意见之后,11月6日该项目终于迎来上市前最为关键的事件——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会议。
在FDA针对Aducanumab召开的此次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上,专家们对该药物的临床研究证据问题进行了投票表决,几乎所有外部专家都给出了负面评价。此外,外部专家还直言FDA欠缺专业性,认为之前FDA给出的积极内部审查意见令人费解。
FDA咨询委员会提供非约束性建议,仅供FDA审议。根据咨询委员会表达的意见和提供的数据,FDA将继续进行审评,并在2021年3月7日之前决定是否批准Aducanumab生物制品上市申请(BLA)。
受到近期Aducanumab消息的影响,渤健股价在FDA内部审查给出积极意见之后暴涨近44%,而在专家咨询委员会给出负面评价后又狂跌28%。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Aducanumab已是近20年来最接近FDA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也是1991年提出β-淀粉样蛋白假说之后该靶点进展最快的药物。
后继者: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尽管β-淀粉样蛋白抗体屡遭失败,但仍有众多生物制药公司进行同类项目的早期阶段的测试。
其中,拥有最多β-淀粉样蛋白项目的是礼来,在FDA对Aducanumab给出积极的内部审查意见之后,其股票也随之上涨了13%,或许是因为希望其领先的阿尔茨海默病项目Solanezumab能够获得同样的肯定。
礼来的Solanezumab比大多数竞争项目进展更快,在一项名为A4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中,主要是针对的是,大脑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斑块证据但还未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A4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Solanezumab对极早期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该研究本来于2014年2月启动,时间为期三年。2017年6月,由于礼来领导层的变化,A4试验时间延长,试验结果计划将于2023年初公布。
一项名为DIAN-TU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Ⅲ期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招募490位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AD),分别使用礼来的Solanezumab、罗氏的Gantenerumab和安慰剂。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来自对194位患者平均跟踪5年、最长7年的观察,结果两个药物都未能改善认知功能,错过试验一级终点。
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止2家公司对各自项目的信心。罗氏正在对Gantenerumab开展2项Graduate 1/Graduate 2的Ⅲ期临床试验,分别招募了1000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并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渤健和礼来股票大涨的同期,罗氏的股票当天收盘也上涨了5%。
在早期开发项目中,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方法略有不同。例如,罗氏有一种名为RG6102的Gantenerumab的“脑穿梭”制剂,据悉可以增加大脑中的抗体浓度。
同时,礼来的N3pG抗体donanemab可与pGlu-β-淀粉样蛋白结合,后者参与了毒性低聚物的形成。礼来希望在明年年初报告该项目Ⅱ期Trailblazer-Alz试验的数据。
礼来还拥有新一代N3pG抗体,目前正在进行Ⅰ期测试,该方法不会诱导人体产生抗药物抗体。抗药物抗体可能降低药物疗效,或者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威胁生命。
渤健、礼来和罗氏是开发β-淀粉样蛋白抗体药物的领航者,而进展最快的Aducanumab如果获得FDA批准无疑将会迎来β-淀粉样蛋白药物的繁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