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零售端受益哪些品类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克服内外诸多困难挑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向前。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也经历了剧烈调整的一年,《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新规、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批重要法规实施,从各个层面对行业进行了规范;“百日行动”、药店渠道改革规范等,均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大浪淘沙中,一些企业陷入低迷状态,行业总体增速放缓。
前段时间,中国医保商会发布了《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对2019年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情况、市场趋势、国际贸易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盘点。同时发现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借助HNC健康展等国际交流平台,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借助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社群电商、直播等新模式,深耕中国市场。
市场格局“四化”
上述《报告》指出,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及消费模式的改变,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销售渠道丰富化、消费结构年轻化、市场品种多样化、监管政策严格化,市场表现更有活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意识不断提升,对产品的品牌、质量及设计更加关注;对企业而言,产品的科学研发及技术投入,对企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汤臣倍健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不断推动行业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前行,行业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消费需求愈加理性,行业总体向好趋势未变。
进出口两旺
《报告》还披露,虽然受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国际贸易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两旺。
数据显示,2019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稳步发展,为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而在经历了4年快速发展期,进口增速有所回落,增速为12.8%,进口额达到34.0亿美元,贸易逆差扩大,达到15.2亿美元,进口品牌产品依旧受到消费者热捧(如图1所示)。
热点品类增长迅速
1.出口方面 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日本、缅甸和泰国是我国内地营养保健食品的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分别为:3.0亿美元、2.9亿美元、1.1亿美元、0.86亿美元和0.82亿美元。前五大市场集中率(CR5)为46.2%。
主要出口产品为维生素类、鱼油软胶囊等品类,出口额分别为7100万美元和5324万美元。受美国市场拖累,同比分别下降5.9%和7.1%。出口额较大的省份仍以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和浙江等传统医药大省为主,江苏艾兰得、仙乐健康和威海百合位居前列。
2.进口方面 维生素矿物质类、燕窝产品、鱼油软胶囊、补钙类、蛋白质粉、胶原蛋白和益生菌等产品位列前茅。
在2019年重点品类的进口中,维生素矿物质类产品依然是最大类别(达6.7亿美元),涵盖维生素C、维生素D、复合维生素、钙、铁、锌等不同产品。其次为燕窝类产品(含即食),去年进口额达3.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燕窝产品消费崛起同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转变休戚相关。
另外,DHA类产品(包括鱼油、藻油等),2019年进口额为1.8亿美元;益生菌类产品未来发展可期,体现出较快的增长,2019年进口额达1.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1.0%;氨糖类、胶原蛋白类产品也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如表1、表2所示)。
法规管理日趋完善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膳食营养补充剂属于食品的范畴,特别对于保健食品,需要上市许可。下一步,主管部门将继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将管理重心由重上市前管理,逐步转向上市前、上市中和上市后全产业链的严格管理制度。尤其重视上市后的合规管理,监管日趋严格透明,将进一步净化市场,彻底清除市场中的“劣币”。
疫情引爆更多健康需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极大冲击,大批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之中,龙头企业纷纷捐助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为医护人员健康保驾护航。
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资金压力不断加大,上游原料停产停工、国际物流不畅、汇率风险加大等也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影响,但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趋势未变,疫情的发生再度引起公众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才是第一生产力,以增强免疫力为代表的品类受到全球消费者热捧。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呈现出老龄人群不断增加以及人口健康素养整体提高等趋势,健康需求不断放大,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膳食营养补充剂将在促进百姓健康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