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OTC退出医保 药店竞争优势不再?
不久前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对医保药品目录和医保支付标准的调整路径给出了详细的指引。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医保目录不予收录的种类给出了明确的范围,这其中,乙类OTC和再加工饮片被移出医保目录对药品零售市场影响较大,也体现了医保深化基本保障的原则。
OTC的存在让一些低风险的疾病可以通过医院之外的渠道解决,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将其纳入医保,作为消费品的一部分,OTC是减轻医疗保险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部分原先对OTC报销的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医保改革后,在提高保障的同时普遍将OTC彻底调出医保目录。此次国家医保局将乙类OTC调出或将是针对OTC药品调整的一个开端,最终推动OTC整体调出医保目录。
随着OTC退出医保,药品销售渠道将发生变革。
用户的就医行为可能转变
对于常见小病,原先用户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也没有处方,就直接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买OTC药物,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购药。如果OTC退出医保,原先使用医保的用户会转向就诊和开药相对方便的基层机构,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且随着城乡居民个账的取消、城镇职工医保个账的缩小和门诊统筹的展开,在基层机构看门诊并配药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用户会更偏向常规处方药的使用。
OTC退出医保零售端影响大
虽然布局紧密,但我国零售药店的产出、利润空间、坪效方面都较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药品竞争以OTC类为主,处方药占比不高;二是非药品业务,包括保健品、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的销售竞争日益激烈,获客成本不断上升;三是在药店的坪效和利润上一直没有获得突破,连锁药房中利润较高的单店平均每月盈利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但其中高毛利的中药是推高盈利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低的每月平均盈利就只有2000元左右,相差较大。
尽管药店希望处方外流能推动自身发展,但处方流出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利好。随着药品集采和医保支付价的推进,零售药店被要求加入集采。因为药品价格的采购价和卖出价基本一致,虽然政策给了加价10%~15%的优惠,但加价部分是要用户自费而非医保报销,零售药店的药价要明显高出医疗机构,毫无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大用户回流医疗机构。
因此,如果将OTC药品和再加工饮片移出医保目录,零售药店面临较大的生存挑战。如果考虑到药店分级制度即将在全国铺开,只能经营非处方药的一类店将彻底商超化。随着北京等地的便利店可以销售乙类非处方药,一类药店面临较大的冲击。但如果考虑到部分再加工饮片从医保目录退出,三类药店也将受到冲击,原先依靠中药的高毛利来发展的药店将面临更多挑战。
药企要调整OTC产品定位
OTC的消费品属性将超过药品属性,对用户的教育、营销手段以及药品服务将成为竞争核心。一方面,在单一领域的成熟产品的快速增长空间不会太大,但领头产品如能保证品牌效应和药效,仍会有一定惯性优势。但另一方面,随着零售药店销售模式遇到瓶颈,未来可能朝着产品加服务的方向转变,OTC的销售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能够配合零售端在C端做更多用户沟通和互动的产品可能后来居上,在服务领域胜出,从而带动产品销量。
随着乙类OTC药品率先退出医保目录,未来OTC市场渠道的变革将非常剧烈,这将进一步改变整个医疗产业链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