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自早期即全程参与救治患者、深度介入,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中医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20“两会”召开在即,围绕这一独特的卫生健康资源的传承创新发展,不少代表、委员认同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中的发挥。
中药新药审批加速
从此次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实践来看,中医药的优势仅限于大众认知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同样具有其价值作用。这与中医药注重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密不可分,使得中医药在应对那些病因不明确、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传染病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作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中药的传承创新正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山东省政协常委、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山建议,加快中医药新药审批流程,推动中药的新药研发。
目前,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正逐步建立健全,从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已上市中药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6个文件中便可窥见一斑。其中,考虑到中药新药在上市前多已有一定的人用经验,或处方来源于经方、验方,或已制成医疗机构制剂,有些科研方也会通过临床科研的开展而获得初步的中药人用经验,《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将已有的中药人用经验整合入中药的审评证据体系,设立专章做出明确规定,根据中药人用经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的支持程度,合理减免相应的注册申报资料。
在政策利好的加持下,未来以临床为导向的中药创新将得以加速。
提高医保报销占比
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一步。
正如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所指出的,中医的作用不仅在本次抗疫过程中有目共睹,在提高自身“正气”提升免疫力、抗击病毒方面更具优势,在疫后康复、疫后防复等方面更能体现出中医独特的“未病先防”和“瘥后防复”优势。她强调,要“将治疗端口前移,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发展。”
民盟黑龙江省委会盟员陈彩新表示,疫情结束后有必要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产业。“需要扩大中医药在医疗机构的占比。”陈彩新提出,要完善中医药在社区和基层医疗的比重并结合康复理疗,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同时提高中医药在诊疗、治疗、康复理疗过程中的医保报销占比,鼓励和推进商业保险的中医药报销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行业人士预期,在经历了疫情的大考后,中西医结合受重视程度将得到提高,并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