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阶段,全国“一罩难求”局势稍有减缓,但依然不容小觑。一家负责珠三角11个地级市口罩预约投放服务的大型连锁药店高管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产能还达不到平衡,短期内供应仍然紧张。”此外,大批消毒水刚下生产线就空仓,应急物资保障成为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关键。
毋庸置疑,疫情让零售药店的作用凸显,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朋友圈内有不少人在违规卖口罩、消毒水,但药店和医院的供应相对紧缺,两种画风截然不同,当然,不排除微商购买的风险因素。但是,这并不影响业界对于将包括药品零售在内的供应链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讨论持续升温。
如今,区块链技术加快成形,倒逼零售药店全面调整。病毒防控力度不减,考验的既是生命体的自身免疫力,也是对包括药品零售业在内的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免疫力”的检验。
[典型案例]
疫情当前,零售终端线上采购已成趋势。
以口罩为例,最近越来越多的药店开始预约投放口罩,如老百姓大药房、大参林、广东金康、采芝林、海王星辰等连锁纷纷加入预约平台,但还是有顾客吐槽抽签买口罩像是“闯关游戏”,需要“预约-中签-取货”,口罩仍是紧俏货。
尽管我国是口罩生产的第一大国,但受制于春节休假、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以致口罩在疫情造成的强大刚需面前,仍然是供不应求。再加上部分顾客非理性囤货,使得很多药店的库存杯水车薪。
一夕之间,比亚迪、广汽集团、富士康等企业跨界涉足口罩生产的厂商纷纷行动,有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超过数千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医械”等内容。
防护用品的紧俏也掀起了市场涟漪。国家层面对口罩乱涨价问题亮红线,强化监管,严格执法。据悉,针对生产厂及各大连锁药店、医药O2O平台线上购销口罩的行为,网上监管职能部门也在行动。
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目前中国连锁药店平均单店的年营收规模在150万~250万元左右,净利润在5%左右。微利时代的药品零售业危与机并存,尤其是区块链,今年站在风口。若零售药店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将抗疫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区,零售药店铺面区间范围的限制将被互联网打破。重大公卫事件的出现也像是催化剂,让很多用户有机会认知和体验区块链服务。
[业内点评]
新的竞争业态在酝酿
零售药店在此次战疫中发挥了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方面仍显被动,有待优化或改进。
一是部分药店应急反应相对滞后。疫情升级恰好在春节假期,药店应急反应环环迁延,这一方面是药店本身的假日应急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另一方面,全产业链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二是大健康理念倡导已久,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平时,零售药店、医药O2O等在大健康保健养生意识上的宣导有待加强,不少药店推销能快速实现效益的中西成药,在养生保健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多。即便是有,也是一些中药粉剂和保健产品的粗放式推荐。
三是健全的科学引导方式有待建立。当重大疫情来临时,药店出现了盲目跟风的情况,不少人缺少“抬头看天”的眼界,都在“低头看路”。
四是部分企业对复工举棋不定,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部分员工没有接受企业的正面引导、物资保障、科学预防的提示和措施保障。更重要的是,很多药店员工没有购买保险,一旦有人被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如果不复工,工资怎么发?如果不发,员工受不了;如果发,企业又承压。对连锁总部还有医药电商来说,员工底薪稍微高些,可能双方还容易接受。如果低底薪、靠拿高提成的店员,日子就比较难过了。
可以预判,连锁药店在疫情之后会迎来新的竞争业态,“宅生活”慢慢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线上购物有望提档并出现新的黑马。同时,连锁药店要继续在大健康保健与养生等领域下功夫。在管理上,优化流程,对于突发应急事件要有有效的应对措施。薪酬设计、保险等制度,也需要重塑。
(湖南信海康医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彬)
空间链换价值链
基于“微信生态+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药店形成了基于集销售、配送、保险、健康关怀、咨询及多元化增值等服务为一体的完整闭环,从单一的药品销售,转变成为向顾客提供多元化健康保障的服务中心,从营销管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和健康服务应急管理四大模块出发,为智慧药房注入更强能量。
此次疫情后,预计医药交易方面可能会出现三个趋势:院内到院外、线下到线上、诊药分离到诊药合一。
单就药品交易来谈,受疫情影响,医药平台新增的大量用户不会先到医院去看病,再到药店买药,部分慢病患者和常规轻症病患者,将在在线问诊后直接通过平台购药。非常时期,互联网公司拥有绝对的发展优势,区块链技术依照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以新零售模式,开拓市场,赢取增量空间。
(某互联网公司副总裁 吴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