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智慧医院”建设有智慧
“智慧医院”这一概念的诞生至今不过10年左右的时间。此概念提出后,一些决策者思维较活跃的医院开始积极探索。
在信息化发展异常迅猛的时代,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借势这一新生事物,运用信息化助力自身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笔者就基层医疗机建设智慧医院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主要该解决哪些问题谈一谈看法。
服务范围
目前智慧医院设定的范围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包括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很多医院的一体机、自助机,包括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以及衍生出的服务,如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等。通过智慧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就医的方便和快捷。
三是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医院精细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主要用于医院内部后勤的管理,管理者通过手机或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就可以看到全院运转的状态,包括OA办公系统。
笔者相信,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智慧医院设定的范围还会不断丰富。
建设要求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什么是“智慧医院”以及2019年“智慧医院”的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了回应。随后,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的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电子病历按0~8级划分,智慧服务按0~5级划分,通过分级发挥其指挥棒和引导的作用。
今年4月,《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国卫规划函〔2019〕87号)印发。该文件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促进和规范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这一试行标准与规范,主要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着眼于未来5~10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要求,着力满足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服务业务、管理业务等工作需求,分为服务业务、管理业务、平台服务、信息安全等4部分58类,共212项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不过,这些内容并非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能达到,其中全部要求为37项,部分要求为75项,推荐要求100项。
重点和难点
基于智慧医院建设的特点,在建设落实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其重点和难点。
首先,由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设计理念不一样,投入产出比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国家投入、政府主导,标准先行。
其次,智慧医院最大的特点是互联互通,不能做到这一点,智慧也就无从谈起。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医院各个“智慧”的部分互联互通,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不局限于医院内部各部分,还必须能够与各级医疗机构、社会相关机构形成互联互通。
再次,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这一点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第四部分专门做了规范。
最后,由于现代信息化社会变化太快,因此,智慧医院的建设必须注重着眼未来,规划要有前瞻性,实施要快,否则一些投入可能还未落地就已被淘汰。
着眼三个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智慧医院的建设应着眼于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医院内部系统建设,以方便医务人员,为一线医务人员减负,方便病人,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方便管理,有利于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是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助力。比如在医联体或医共体内部建立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远程药学服务等。
三是着力实施预约诊疗、报告单自动提取、医疗服务信息查询、自动缴费、双向转诊等系统建设,实现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就诊,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共享,让更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