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难挡资本热情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态势升级,全球经济形势再起波澜,与资本和技术粘性大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将如何应变?在日前召开的2019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上,投资界与产业特邀嘉宾对中国医疗健康市场的未来走向仍持乐观态度。
多重因素助产业逆袭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局势,医疗健康产业作为逆周期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中国更是重中之重。”德勤中国医疗行业领导合伙人郑群在会上指出,从EIU和世界银行提供的行业大数据来看,2017-2022年全球医疗总费用CAGR预期为5.4%,高于全球GDP增长率的2.8%。具体到亚太地区,其医疗总费用CAGR预期达6.6%,增速极为迅猛,赶超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或近在咫尺。
视线回到国内。近年来我国药品、医疗设备与耗材的销售总额不断刷新。国家商务部统计系统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1688亿元(含税),同比增长7.51%,尽管增速趋于放缓,但增长动力依旧强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规模预计在2020年达到8万亿元,到2030年实现翻番,大健康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的支撑点。
但就医疗总费用在全国GDP所占比重来看,我国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7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 51598.8 亿元,在GDP中的占比仅为 6.2%。“中国医疗总费用比重虽然节节攀升,但从前十大经济国的数据来看,我国排名仅在印度之上,提升空间巨大。”郑群坦言。
业界普遍认为,人口结构变化将持续刺激医药健康产业的需求。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18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超过1.5亿,占人口总量的11%,到2030年,这一数值将超过2.4亿,占到全球老龄人口的1/4。此外,从支付需求端来看,有机构预测,中国年收入6.7万元以上人口占比将由2015年的10%增长到2030年的35%,超过1/3的人群拥有更高购买高端服务的能力与意识。
现阶段,医改紧紧围绕“均衡优质资源、降价控费、提质”三大主题,不遗余力地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集定价和支付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医保局成立,也改善了以往多部委“多龙治水”的局面,药品审评进度的显著提速,亦让原研药从滞后国外多年转变为如今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在国内的上市,监管和准入效率的双重提升,都是国家顶层设计在产业释放的积极信号。
热情倾注数字化
医药健康行业从不缺乏资本活跃的身影,其带来的市场增量着实可观。相关机构统计,去年本土发生的医药健康类并购项目数为167个,涉及总金额达257.2亿美元。总体来说,医药健康行业的并购交易近年来随经济大势在波动中仍保持增长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亦在进一步释放。除香港交易所修订上市规则,允许未能通过财务资格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之外,科创板亦将成为创新性医疗健康企业的助推剂。
资本市场的魅力不仅在于立足现在作出决绝判断,更在于未雨绸缪着眼未来。在投资界看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创新和高科技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题。
郑群分析认为,“数字化医疗体系已经初见雏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医疗健康领域的不同场景,其中,基因测序、医疗影像、语音识别都是相对较为成熟的领域,精准医疗、智慧医院等新兴领域还有待发展。”
上述观点亦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负责人的认同。这位负责人直言,“在人才缺乏、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中国现阶段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支撑,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以减少医生工作负荷,为老百姓获得更为便捷和优质的卫生服务提供支持。”
谈及当下受资本追逐的细分领域,医疗人工智能(AI)毋庸置疑被摆在首位。德勤研究显示,中国医疗AI投资自2013年起快速增长,从上游院内信息系统、医药数据库的信息系统层一直延伸到以医疗影像、病理诊断等为主的临床应用层,整体都处于“投资爆发期”。进一步来看,资本的热情主要倾注在应用端的辅助诊断领域,尤其是影像识别部分,其中既有BAT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布局,亦有科大讯飞等AI独角兽企业的踊跃参与。
另一投资热点则落在精准医疗产业链上。
随着以基因测序为核心的精准医疗上游产业逐渐成型,以健康干预、个性化治疗为焦点的下游产业成为新风口。其中,免疫治疗领域相应的投资参与者众多。有资本界人士表示,在细胞治疗方面,由于大部分的投资还处在初期阶段,未来对资本的需求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