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成为首选药的几点建议
国家基本药物作为面向全体国民的基本公共产品,其最大的价值是报销比例高,甚至可以免费供应。基药如果能够成为受市场青睐、不可多得或不可替代的首选药,相信不仅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也能全面提升基药使用效率。这应成为基药管理的更高目标。
让基药成为首选药,先要消除对基药的误解,认识到基药绝非只是廉价药、常用药、常见病用药、仿制药或国产药;基药绝非是可有可无的药;基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其作用不可小觑。刚需、性价比高或不可替代的品种,都可成为基药的候选。基药遴选范围越大,找到性价比高、不可替代的好药的几率越高。关键是,基药遴选与采购要有战略性。
监管者要求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或动态管理,强调调整的品种和数量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2)我国疾病谱变化;(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4)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5)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
笔者认为,对基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极具积极意义,它实质上就是对基药的数量、质量(有效性+安全性)、性价比和市场需求实行精细化管理,旨在最终实现企业公平竞争、产品优胜劣汰、优质产品脱颖而出、基药供需精准对接。笔者相信,只要基药动态管理到位,基药成为首选药是完全可能的。
对此,笔者有几点建议:其一,由上市后再评价的结果,决定基药的去留,而且要提高相关品种进出的效率,也就是要随时或及时调出市场不满意的品种,或者随时或及时调入市场满意的品种,以此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利益。其二,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实质就是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归根到底是对“性价比”的评价,捷径就是开展“性价比”排序或比较,以此决定品种的去留或进出。其三,要降低对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容忍度,防止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散。比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达到个位数,就要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警示,要求暂停使用问题药品,必要时可将其调出目录。其四,做好数量管理,防止品种短缺,关键是要设置最低库存量。低于最低值时,系统可自动报警,以提醒企业增加产量或销量。
据报道,2018年,基本药物全额保障试点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江苏、广东、山东3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各市(县)进行试点,辽宁省计划把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5%以上。
笔者以为,基药免费供应要有的放矢,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精神病和传染病会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环境,因此精神病用药和传染病防治用药(包括疫苗)中的优质品种应成为免费基药,像乙肝抗病毒药、结核病用药、艾滋病防治用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之一)等。老年病用药和儿童用药,也值得成为免费基药,因为老人和儿童属于低收入和多病群体,他们最需要优先享受医疗保障。老年病中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慢性病用药应该优先被纳入免费基药。还有一类药也应成为免费基药,这就是“救命药”,旨在维护国民生存权,比如急诊用药或急救药、手术用药、罕见病用药或孤儿药、抗癌药等。至于对“救命药”的界定和认定,供应者须与专业人士商定。
有人担心,随着基药目录的扩容,补偿能力或许跟不上。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确保基药供应可持续,供应者应该多措并举,防患于未然,比如:对基药精挑细选;加强基药动态管理;开展国家价格谈判和销售“一票制”;对高值药品实行多方共付,取得共赢;严格规范医疗服务,制定基药适应症,严防基药被滥用;加强用药和库存电子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