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猫和人一样:随着年龄增长,代谢下不下降不一定,但是肯定是更加容易「松松垮垮」了,这种「发福」绝不仅仅是吃多了变胖这么简单。
所以顺着这个文章,其实我想挖一挖「中年发福」的根本原因。
在我们印象中,其实中年人「发福」并不是单纯的变胖。我们仔细想想,在固有思路中的「大叔大妈」身材并不是一种圆滚滚的胖,而是大肚子,没腰线对不对?而且哪怕是到了60岁以后代谢率真的下降(是随着肌肉减少并发的),很多老年人的BMI其实偏低,但是依然有大肚子问题!
所以这才是我想顺着这个文章的结论说的——中年人的胖的确与「基础代谢」关系不大,但是与「骨骼肌衰减」带来的「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积累关系很大。
因此哪怕中年人(<60岁)的代谢率并不下降,运动量也不明显减少的情况,却依然需要吃更少(或者吃的质量更高)和动更多才能维持原先的身材(不是体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都认可中年人如果不少吃多动会逐渐变胖,也会觉得这次《Science》的论文有点颠覆常理。我们就解答下面三个问题。
01
这篇论文中的「代谢不怎么变」究竟表示了什么?
文中利用双标水法测量「基础代谢」,发现基础代谢的变化分成了一生的四个大区间:
新生儿-1岁:代谢率最高的时期
1岁以后至成年:代谢率缓慢下降
20-60岁青中年期:维持稳定水平(这就传说中的中年发福不赖代谢)
60岁以后:代谢率逐步下降
双标水法测量「基础代谢」说白了测量的是:身体内氧化反应的程度。
它的原理是当人体摄入定量的双标水(2H218O)后,这两种同位素与身体总水量平衡,而后被身体以不同形式消耗掉。氘(2H)以水的形式排出体外,而18O以H2O和CO2的形式排出。因此,CO2 可以用18O的消耗减去2H的消耗计算得出。这样只需要控制受试者不参与任何体力和脑力的活动,就知道他们的「基础代谢」(静息代谢)了。
20-60岁成年人「基础代谢」变化率很小,并不构成中年发福的主要原因。
所以这篇论文的结论是:所以我们请移步下一个问题。
02
「基础代谢」与什么相关?
而这个论文也表明了:「基础代谢」与身体中的「非脂肪组织质量」(non-fat body mass)是相关的[1]。
「非脂肪组织」用排除法就是除了脂肪组织外的所有部分。包括了:肌肉、骨骼、内脏、细胞外水分、结缔组织等。这个测量方法的金标准是DXA(双能X射线吸收仪),它测出的是实际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以及骨密度等量。与基础代谢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常常用来预测静息代谢。
正因为「非脂肪组织」与「基础代谢」关联密切: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年人(20-60岁)非脂肪组织的质量是没有显著减少的。于是有意思的矛盾就来了——在一篇古早论文中[2],发现肌肉与年龄的衰减关系也符合这4个区间,其中20-60岁的确是最平稳的,但也的确走下坡路。
因为它检测的不是「基础代谢」,而是「肌肉量」。所以不用双标水法,而是一种肌肉专门的代谢标记物——肌酐。而肌酐又与肌肉量成正比,所以这里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大的gap。
前文说20-60岁间基础代谢率下降很少,反推「非脂肪组织」下降较少。这篇文章数据表明20-60岁之间的「骨骼肌量」是走下坡路。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提出一个大大的猜想:
骨骼肌在「非脂肪」组织中占比并不高,因此中年人发生的情况很可能是:骨骼肌的确逐年减少(但是瘦体重减少不明显),同时因为脂肪的累积速度增加(不是因为基础代谢下降)导致整体体重是增加的,因此「基础代谢」基本没有变化。
所以我们首先看看「骨骼肌」占「非脂肪组织」的多少?
下图橙色的就是骨骼肌,其实它指占了整体「非脂肪组织」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成年人如果不是完全躺平,哪怕在20-50岁三十年间肌肉损失个10%的骨骼肌量,实际上整体的「非脂肪组织」(俗称瘦体重)体重变化并不大;更何况还能被脂肪组织弥补。
于是瘦体重和整体的体重变化不大,甚至增加——最后基础代谢自然变化不大。
于康教授
这个猜想也符合了最近协和医院的课题组做的一个关于的研究结论。于康教授的团队在报告中发现这几个点(原报告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传送):
1. 成年人的骨骼肌的量在20-60岁之间下降还是很明显的。
2.在成年人肌肉衰减的同时,BMI却在增长。
所以至此,我们能解答「基础代谢」与什么相关:
「基础代谢」与「非脂肪组织」(瘦体重)最相关。
但是「骨骼肌」只占瘦体重的三分之一的比例。
因此「基础代谢」稳定不能代表消耗葡萄糖最多的「骨骼肌」就是稳定的。
为什么「骨骼肌」少了,但是「基础代谢」不明显降低呢?
这就是关键了。随着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慢性炎症(免疫系统)反应增加,这些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会增加前文用双标水检测的「基础代谢」。所以这很可能补偿回来前面骨骼肌损失的那部分。
终极拷问:中年人为什么发福?
有了前两个基础问题,其实我们就能大致知道为什么「基础代谢」平稳但是中年人的确容易发福——撇开运动量可能减少的外界原因不说,中年人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骨骼肌」逐年减少是比较明显的。
而骨骼肌一旦减少,就会有「力不从心」「精力下降」「运动能力减弱」等问题,往更深的健康方向说,骨骼肌是消耗血糖的最大器官之一(另一个是大脑),因而中年人骨骼肌的减少会升高「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增加身体储存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倾向。至此,我们其实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中年人容易发福,而且是容易胖肚子了。
这种胖的确不需要与「基础代谢」关联,更多关联的是「骨骼肌」的量。
总结:
「基础代谢」不降低不意味着「骨骼肌」不降低。
中年人肌肉衰减
是中年人慢性病风险和内脏脂肪增加的重要原因。
而骨骼肌衰减
会进一步引发更高水平的「胰岛素抵抗」,而这是中年人致胖的重要原因。
Science这篇论文表明的代谢率在20-50岁之间稳定,主要原因有两个:
①骨骼肌衰减导致的「基础代谢」下降不是特别明显。
②而骨骼肌减少下降的代谢部分甚至全部被上升的「慢性炎症反应」抵消了,于是这一减一增就得到了上述「不明显下降」的结果。
60岁以后
,因为骨骼肌下降遭遇滑坡现象(见文中于康教授引用的图),伴随消化机能的下降明显,所以整体的「基础代谢」开始明显下降。
所以「基础代谢」当然不背中年发福的锅,但是肌肉衰减是要背锅的!
本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