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槟榔,能毁掉一座岛。据英国广播公司最新报道,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座小岛上,近一半居民爱嚼槟榔,引发了口腔癌等严重问题。中国也有一个槟榔“重灾区”——湖南省。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发布的《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湖南人槟榔咀嚼率达到38.42%,小至3岁,大至71岁都会嚼槟榔。
槟榔,湖南人的鸦片
彭卫(化名)第一次吃槟榔是在1994年。那时,卖散装槟榔的小摊遍布长沙街头,老板把黑色果子切成两半,用筷子点上卤水,加些桂子油。“吃的时候,脸一下就涨红了,整个人有点晕乎乎的。”这种刺激的感觉让彭卫欲罢不能,他每天至少要嚼70颗,多的时候能达100颗。
吃多了槟榔,彭卫的口腔经常发炎、溃疡,咀嚼困难,但他没太在意,吃消炎药使症状消退后,又忘了这回事。2015年10月,他的口腔溃疡几周都没好,嘴巴也张不大了,被诊断为口腔癌时,已经追悔莫及。为了治疗,医生切掉了彭卫的右脸下颌、右牙床的5颗牙齿和同侧颈部淋巴。彭卫右脸多了一道恐怖的疤痕,从嘴角一直延伸到肩膀。“常有人围观我这道疤,像是在看怪物一样。”彭卫说。
罗立(化名)吃了20多年的槟榔,每天五六包,雷打不动。哪怕牙釉已磨掉,也没想过要戒掉。他所在的湘潭市,熟人见面打招呼,第一时间会掏槟榔,找人办事也会递上点槟榔。就是这个“社交果”毁了罗立的后半生。2015年,罗立被查出舌癌,手术割掉了一半舌头,医生在他的大腿上取了一些组织填补舌头。手术导致他的吞咽功能下降,一张嘴便口水直流,说话吐字变得模糊,每次都要重复好几遍。这两年来,罗立丢了工作,变得非常孤僻,怕去公共场合,更怕与人接触。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与罗立同一时期做口腔癌、舌癌手术的患者有200多人。很多晚期患者,嚼槟榔比他凶,后来都没有消息了。
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南大学口腔癌前病变研究所所长翦新春,长期从事槟榔和口腔癌研究,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2005年,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有59例,2016年增至800例。湖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收治口腔癌患者157例,2016年增至839例。患者多为壮年男性,90%以上都与嚼槟榔有关,超过半数人治疗后癌症复发死亡。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牙医学院教授陶霖一直致力于口腔健康科普,他和国内多位专家一起研究了湖南近12年的口腔癌发病情况,并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发表论文称,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已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有2.5万例。他预测,按照当前趋势发展,到2030年病例数在湖南将超过30万,全国可能超过100万。以每例医疗费20万元人民币保守估计,其造成的医疗负担将超过2000亿元,足以抵消槟榔产业对社会的经济贡献。
槟榔之毒不亚于烟草
海南、台湾、广西是槟榔的原产地,最大的加工消费区却在湖南。据了解,海南槟榔产量虽占中国大陆总产量的95%,但本省鲜果消费不足1%,大多数被制成干果运往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副主任苏彤介绍,为了长途运输保鲜、入味,熟制槟榔会拌入石灰、桂子油、卤水等“劲道”和“上瘾”的成分,对口腔黏膜有极大刺激,过量嚼食会导致味觉减退、张嘴困难、牙齿过度磨损等。
“槟榔对身体的危害不亚于烟草。研究证实,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者占7%,白斑占3.9%,扁平苔藓占5.2%,而普通人口腔黏膜病变几率只有1.5%。”翦新春解释,槟榔纤维的摩擦易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并且槟榔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槟榔碱,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为口腔癌。这一癌症预后性差,患者5年生存率为50%,即使治疗成功,也会带来面部外形及功能损伤。
陶霖强调,除了导致牙齿磨损及牙周病,诱发口腔癌前病变外,槟榔中的有害物质被身体吸收后,还可引起肝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及宫颈癌,钙、维生素B12及胆固醇代谢异常,以及影响排卵、精子活力,引起小产、不育及死婴等生殖健康异常。
经济与健康的两难选择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当时,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谭红专解读过这一报告。但奇怪的是,两个月后,“槟榔致癌说”遭受各方质疑,舆论突然转向。湖南省多家槟榔企业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并没有在湖南取样。谭红专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开展更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明确槟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口腔专家则认为,槟榔致癌是一个定论。它之所以能在湖南越卖越火,一是当地政府支持。陶霖直言,2014年,湖南、海南两省科技厅正式签订槟榔产业合作协议,槟榔已成为湖南食品工业的龙头和支柱,更是湘潭的“名片”。近日,《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3年实现300亿元,5年实现500亿元的目标。
二是槟榔产业暴利。有媒体披露,用一两百万元便可开一家月产上千公斤的槟榔厂。一斤槟榔原果成本20多元,加工后可卖到65元,利润可观。
三是缺失相关标准。谭红专表示,槟榔的生产销售没有国家标准,只有湖南省的地方标准,并且只规范了加工过程,未提及槟榔致癌问题。“如果能出台国家标准,提高槟榔产业准入门槛,也许能减少危害。”
四是广告大肆宣传。槟榔在我国是以食品销售,包装上不仅没有任何警示,还通过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牌大肆宣传,很多人并不知道槟榔有害健康。
五是当地人的偏好。苏彤提到,槟榔本是一味药材,有杀虫、祛痰等作用,清朝时期湘潭流行瘟疫,很多人就是吃槟榔好的。如今能形成一股风气,与习俗、气候等都有关。
槟榔之战亟需打响
为了应对槟榔带来的诸多弊端,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屿等地区都积极采取行动。陶霖介绍,印度曾经是槟榔消费大国,由于可能引发口腔癌,现在印度29个邦和6个联邦属地中,有24个邦和3个联邦属地已立法禁止销售槟榔。从2013年11月开始,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禁止销售和食用槟榔,该国警察会在街头设置路障,检查驾驶员和乘客是否嚼食槟榔,违者将被处以高达120英镑(约合人民币1065元)的罚款。
中国台湾居民吃槟榔的历史也比较长,很多人因此罹患口腔癌。1997年,台湾地区将每年12月3日定为“槟榔防制日”,大力宣传其危害,号召民众不要再嚼槟榔。槟榔曾在福建省厦门市火过一段时间,对当地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994年,厦门市政府颁发了禁止槟榔“通告”,1996年改为“禁令”,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由地方政府针对槟榔颁发的最严“禁毒令”。
“湖南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翦新春呼吁,政府要着眼未来,颁布“槟榔禁令”,全国都应该有所行动。如果不能迅速实施政府禁令,应立即推进关于槟榔的公众教育,加大对口腔癌的科普力度,禁止一切槟榔广告。
“烟草包装上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槟榔包装上也应该有。”谭红专介绍,印度已要求槟榔产品贴上明显的警示标,我国应尽早采取相关措施,在槟榔包装上标明成分、含量,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明确不能添加的有害物质。
苏彤建议,有嚼槟榔习惯的人应做好口腔癌筛查,预防疾病发生。一旦出现了嘴巴长期张不开、吃东西时痛感明显、口腔里有溃疡及肿块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如果实在戒不掉槟榔,至少要保证不吸烟喝酒,以免增加患癌风险;注意饮食,多吃新鲜水果、时令蔬菜、鱼类及豆制品;注意口腔卫生,正确刷牙,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对超过两周不愈的口腔溃疡,要高度重视。
本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