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过手术、不能采取自然膳食的病人而言,如何为自己补充营养?如今,医学界提出:“在肠道功能允许时,首选肠内营养。”其实,即便对于健康人,在很多时候,由于牙龈发炎、感冒发烧、食欲下降等造成进食不足时,均可采用肠内营养作为补充,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正常膳食。临床营养界进一步提出:“让肠内营养走进家庭。”
那么,什么是肠内营养呢?术后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呢?
认识“肠道”的功能
你对自己的肠道了解多少?也许仅仅把肠道看做单纯的消化吸收脏器,其实,肠道还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更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有研究表明,肠道内的细菌数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如果将人体小肠黏膜平铺开,其面积可达到约10平方米。在正常情况下,如此大的面积,使营养素的吸收更为完全。然而,在严重应激的状态下,如严重的创伤、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急性胰腺炎、大手术等,以及长期使用肠外营养而不添加肠道黏膜所需要的营养素,均可造成胃肠道黏膜的损害。在10余平方米的肠黏膜中,某些部分会出现“漏口”,造成胃肠道内原本有益的细菌经此漏口溢出,成为体内巨大的难以控制的感染灶,导致严重的肠源性感染。患者可能出现高热、脓毒血症,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效果不明显,临床预后很差。
许多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的肠黏膜损害源于营养支持途径不正确。特别是长期使用肠外营养,造成胃肠道黏膜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谷氨酰胺等)的缺乏。与此同时,胃肠道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肠黏膜绒毛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这些均是造成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学界在重新认识肠道的基础上提出:“在肠道功能允许时,首选肠内营养。”
什么是“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指的是将膳食中的营养素“提取”出来,按照人体的营养需要量标准,重新“合成”易于被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并通过口服或管饲,将肠内营养液通过胃肠道吸收入人体。它可以为不能摄取自然膳食的病人提供营养,还可给予胃肠道适当的“刺激”,避免因胃肠道长期废用而导致萎缩。此外,对于患有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的患者,还可选择特殊配方的肠内营养液,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还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对于胃肠功能不允许而不得不使用肠外(静脉)营养的病人,应注意在胃肠道功能好转后,适当给予肠内营养液,并争取早日过渡到完全的胃肠内营养。
对于手术后的病人而言,究竟需要多少营养呢?
能量:需要量约为25~35千卡/千克,其作用在于节省蛋白质,减少组织消耗;
蛋白质:需要量约为1.0~1.2克/千克。由于术后患者蛋白质消耗很多,相当于常人的2倍,故需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休克,控制水肿,促进骨骼的愈合,增强抵抗力,维持脂质正常代谢,保护肝脏。
液体量:以丢失量确定补充量。主要丢失包括:皮肤蒸发1000~1500毫升,尿液1000~1500毫升,各种引流、发热等消耗,以上共计约2000~2500毫升。补充液体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呕吐、出血、渗出、多尿、发热、出汗、引流和代谢增加所致脱水的发生。静脉输液和经口饮水都可补充液体,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矿物质:以丢失量确定补充量。组织分解造成钾和磷的损失,体液流失伴随钠和氯的丢失,出血和铁吸收差导致缺铁性贫血。而锌是氨基酸代谢和胶原合成的元素,能够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
维生素:维生素C100~300毫克,维生素A、K和维生素B族适量,维生素C参与胶原和血管内皮的形成,与伤口愈合有关;B族维生素是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辅助因子;维生素A是上皮组织的营养元;而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术后患者如何恢复进食?
非腹部手术对消化道影响较小,限制术后进食的因素主要是麻醉。小手术、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全身反应者,手术后即可进食。大手术需待2~4日后才可进食。在针刺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者,如无任何不适或反应,手术后即可随病人要求而给予饮食。椎管内麻醉在3~4小时后,可进饮食。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
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一般在24~48小时内禁食;第3~4日肠道功能恢复,肛门开始排气后,开始多次少量流质饮食,逐步增加到全量流质饮食;第5~6日开始进半流质,一般在7~9日可以恢复普通饮食。
不论患者接受的是哪种手术,术后体内都要经过组织分解阶段。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能量来源将通过消耗脂肪组织和肌肉而取得。大手术后,特别是估计长期不能进食者,需要通过肠外途径提供营养,来补充内源性能量的消耗。
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营养摄入的困难,这就需要寻找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
现在常用的营养支持手段有口服膳食或营养液、消化道管饲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也称静脉营养)三种方式。在临床上选择时,应注意口服是最好、最自然,也是最应鼓励的方式。
即便是存在胃口不佳、厌食的情况,也可适当补充胆盐、胰酶、维生素和睾酮来促进病人进食。当然,如果病人处于昏迷、不合作或软弱,并有严重的胃纳不佳状况,但是消化功能尚存,可以采取插鼻管,甚至消化道口插管的方法来提供营养。
胃、十二指肠术后如何进食?
术前:术前2天进流质,做肠道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若病人营养不良,则宜在术前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由此提供足够的能量、氨基酸对于术后恢复有益。
术后第一阶段:需禁食。术前营养不良或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须以非肠道方法供给营养,可以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作为支持疗法。胃部手术后在胃肠道蠕动恢复前不能经口进食,待排气并有饥饿感后才能恢复进食。
术后第二阶段:补充水分,肠道恢复。开始时应让患者尝试含冰,或饮水,温度要合适,令病人感觉舒服。若出现并发呕吐情形,一旦呕吐停止,应该补充失去的水分。
术后第三阶段:流质食物。病人耐受饮水后,可给予清流质饮食。24~48小时后可尝试给予充分磨碎的食物,其质地要接近匀浆,能够通过吸管。这种状况要维持1~2个月。
术后第四阶段:可用低糖、低脂软食。
术后第五阶段:改为固体食物后,病人可先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平均每天进餐5~6次,大约需要经过半年左右的恢复,才可改成正规饮食。术后患者还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要给予复方维生素B、铁和其他矿物质补充剂。
贴心提示
静脉输液称不上是完整的营养支持,静脉输液常用于急性疾病或疾病的急性期,补充人体需要的水分、糖(能量)、盐、电解质或/和治疗用的药物。不可否认,作为最基本的支持和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曾经、正在并将继续发挥其巨大而独特的作用。
但是,静脉输液称不上营养支持,更不能替代营养支持。静脉输液成分仅为糖、盐、水分和部分电解质,缺乏人体营养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而这些恰是营养支持的重要内容。对于禁食的病人,如果长期静脉输液而不补充营养素,可导致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免责申明】 本图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