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谁都不愿意。
生了大病,更是糟心。
除了必须的内外科治疗,也要在饮食上下功夫。 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都非常困惑 究竟该不该忌口,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我们先从发物开始讲~ 发物是什么?
癌症讲的“忌口”很多都是指忌“发物”。 但是,从现代营养学角度,很多癌症患者无需“忌口”。
但是很多人,甚至很多医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还是一一“忌口”或者指导患者“忌口”了。
发物到底是什么呢?
常见的发物很多… 牛奶、鸡蛋、羊肉、狗肉、鱼、虾、蟹、蛤、蚌、乌贼、鱿鱼;葱、蒜、 韭菜、芥菜、香菜(胡荽)、芹菜、辣椒、胡椒、芥末、姜、酒、豆类、生花生、栗子、李子、番茄、黄瓜等等等等都是发物。 它们是一些富含蛋白质或有腥气的食物,例如动物性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或者是有特殊气味,辛辣、刺激的调味性食物;还有一些大豆等种子类食物和某些水果、生吃的蔬菜。
但是,“发物”常诱发的是过敏性疾病。这和肿瘤,八竿子打不着。 还有一种说法,中医认为,食物能防治疾病,是由其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这也和肿瘤,没什么关系。 所以,如果为了“忌口”,不吃上述食物,又没有合理补充的话,很可能造成膳食不均衡,不利于疾病转归。
因病(人)制宜,“忌口”各有讲究
不同疾病,病程不同,治疗方案不同,病人自身条件不同,饮食注意点也不同,要根据情况来处理,就是要因病(人)制宜。
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 如果一个患者原本体重偏轻。在一系列的外科手术、内科放化疗治疗后,还予以忌口,容易造成更严重的营养不良。不仅影响疾病愈合,也无法承受更多的治疗。得不偿失。 其实,很多癌症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饿死的”!
调查发现,63%的肿瘤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20%的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能够克服治疗的副作用,甚至可以耐受更多的治疗。因此,消瘦的肿瘤患者及时补充营养非常重要。
营养不良患者增加营养的建议
排除禁忌症后,三餐尽可能完成,除此以外,适量加餐,不要等饿了再吃。 不光要多吃,还要吃好。在就餐时可适量吃一些高热能、高蛋白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瘦肉、坚果类等。 在身体可承受的情况下可以适度活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改善食欲。
用正餐时不要大量喝水(喝汤),避免影响进食量。 体型偏胖的癌症患者 如果一个患者体型偏胖,治疗后恢复良好,那么适量的“忌口”,减少肥腻饮食,维持健康的体态和生活方式是更有好处的。 例如直肠癌,乳腺癌等疾病,疾病本身的发生与饮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那么改变不良饮食结构,不吃精加工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摄入是有一定好处的。
以往,高脂饮食更贴近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还有一些酮症饮食治疗法应运而生。近期Nature新发表的一项发现又更新了我们的知识,认为“高脂肪饮食可能增加癌细胞转移风险。”
超重/肥胖患者的建议
排除禁忌症后,三餐按时完成,可不加餐,避免增长过多体重。 就餐时减少吃高脂、高糖食物,例如肥肉、肉汤、精制糕点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在身体可承受的情况下可以适度活动,可以改善体质。 避免大量进补。
情绪焦虑的患者可适当忌口
对于特别焦虑的患者,觉得不能接受不忌口的话,此时,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需求,适量忌口还是有好处的。 疾病与情绪有关,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一个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产生特别焦虑的情绪,强行要求不忌口也是没有必要的。 可以在摄入均衡的情况下适量忌口,但是需要在一大类食物中进行替换,尽可能减少“忌口”造成的营养摄入不均衡。 例如,不愿吃鸡蛋可以吃鸭蛋,不愿吃肉类的可以补充些鱼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