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药企们相继在调整其业务管线。
2月19日,云顶新耀宣布将与Providence签订终止协议,双方对2021年达成的部分疫苗产品的授权许可等相关协议,进行了全新的调整。
2021年9月,云顶新耀与Providence 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mRNA疫苗和疗法的开发。根据协议条款,云顶新耀拥有在中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获得Providence的mRNA候选疫苗的权利。云顶新耀还与Providence达成了一项50/50(权益对等)的全球合作,根据合作协议,云顶新耀能够利用Providence的mRNA平台研发产品,这项交易金额总计5亿美元。
根据此次最新发布的消息,与Providence合作终止后,云顶新耀将继续开发mRNA自研产品。“2024年是云顶自研的转折年,将有多个自研产品进入临床阶段,而治疗性的mRNA肿瘤疫苗是公司mRNA平台重点开发的领域。”云顶新耀向《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透露,公司将继续利用该mRNA平台开发预防及治疗性的mRNA自研产品,并拥有这些产品的全部知识产权及全部全球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Providence不是云顶新耀第一次“喊停”重磅合作。在2022年8月,云顶新耀向吉利德科学全资子公司Immunomedics以4.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67亿元)的价格退回戈沙妥珠单抗,此前已经引发了资本市场和产业领域的关注。“长期持有”变成了“低买高卖”,让云顶新耀在披露消息当日股价暴跌19%!
然而,同样是重磅合作“喊停”,本次云顶新耀宣布与Providence终止协议,让沉寂了许久的公司股价在一个交易日上涨超过6%。两相对比,投资者显然有着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一次的交易,又有怎样的不同?
再次“割肉”?
合作变自主研发
2022年6月,戈沙妥珠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商品名:拓达维),成为云顶新耀在国内的首个获批产品,市场曾经预计该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峰值有望超过30亿元。然而,就在产品商业化前夕,云顶新耀选择退回该项产品的权益。
市场观点认为,虽然戈沙妥珠单抗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产品市场表现很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尤其在面对Enhertu(DS-8201)和Trop-2 ADC药物DS-1062等产品的竞争,戈沙妥珠单抗将遭遇压力。
除此之外,2022年9月,曾任吉利德中国区总经理与腾盛博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的罗永庆履新云顶新耀,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无论是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还是吉利德的丙肝药物系列产品,罗永庆在商业化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业内普遍预计,云顶新耀在退回戈沙妥珠单抗后,要将其业务重心转向传染性疾病。
mRNA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它包含一段能翻译为目标蛋白质的mRNA序列;使用脂质纳米粒子包裹、保护mRNA不被降解,并帮助其在体内传递;一旦目标蛋白质合成完毕,它会被细胞中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
根据2023年中报,云顶新耀基于mRNA平台共有4款在研产品,但是包括COVID-19疫苗在内,全部处于临床前早期阶段。另外3款产品为狂犬病mRNA疫苗、mRNA预防性疫苗、mRNA癌症疫苗,其中mRNA癌症疫苗属于云顶新耀的自研产品。
结合公开披露信息,云顶新耀此前已经向Providence支付预付款1亿美元(约7.19亿人民币)。另据云顶新耀,协议终止后,公司将无须支付先前协议中的所有潜在股权里程碑,但需在协议终止时一次性付款400万美元(约2800万人民币)。
事实上,若是从今天的产业环境看,两次“退货”的举动帮助云顶新耀迅速回笼了现金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寒冬”压力。而在疫苗领域,更好地优化管线,集中优势资源,也不失为应对市场考验的方法。
市场观点认为,从上市之后超过100元的股价峰值,到今天的两位数股价,云顶新耀的股价走势并不乐观。另一方面,2023年半年报显示,云顶新耀研发资金花费2.88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云顶新耀期内亏损净额为4.236亿元。从财务数据看,云顶新耀自身仍处于亏损状态,现金类资产呈持续减少的趋势。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考虑提升运营效率,在缩减人力成本的同时,也需要对非核心产品考虑进行剥离,以“降本增效”实现市场聚焦。事实上,云顶新耀曾经依靠License-in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从超过百元的股价,到最低曾至6港元/股,巅峰时期下降超过九成,面对资本市场的周期波动,云顶新耀似乎正在寻找走出低谷的方法。
商业化迎考
“50亿”目标迎市场考验
在两次“退货”之后,云顶新耀肉眼可见地失去一些被市场贴上的“肿瘤ADC”“mRNA新冠疫苗”概念色彩。如今,云顶新耀商业化产品也备受关注,尤其是两款获批的新药,其中,注射用盐酸依拉环(依嘉)于2023年7月在中国商业化上市,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耐赋康)于2023年12月在中国澳门商业化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耐赋康是全球首个对因治疗IgA肾病的疗法,云顶新耀于2019年6月与合作伙伴Calliditas签署独家授权许可协议,获取在大中华地区和新加坡开发、商业化耐赋康的权利。云顶新耀方面回复《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耐赋康今年在国内的商业化上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IgA肾病患者人数由2015年的88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30万人,其中我国约占22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患病人数达到1,020万人,中国约达240万人。全球IgAN治疗药物市场,则预计从2020年的5.67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1.96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6.1%。
去年11月,罗永庆在电话会议上曾向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乐观预期:“耐赋康”2024年一季度正式开售,将会有4亿到5亿元的销售额。在之前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他还提到“耐赋康”销售峰值有望达到50亿元。
“50亿销售”能否达成,尚待时间验证,但国内外企业抢滩入局已经全面加速。
目前,诺华的Iptacopan 治疗 IgA 肾病、C3 肾小球病(C3G)、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aHUS)等适应症的开发也已经进入了III期临床阶段。国内方面,除云顶新耀Nefecon之外,信瑞诺医药引进的Atrasentan在国内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IgA肾病适应症也已经进入III期临床阶段;以及康诺亚研发的CM338是靶向MASP-2的人源化高效拮抗性抗体,是一款针对IgA肾病的补体类在研产品。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2023年3月,康诺亚启动了一项评价CM338注射液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期临床研究。
除上述两款商业化产品外,云顶新耀有多款药物在研,其中大部分已经处于临床试验后期阶段,核心管线还有适应症为肾小球疾病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EVER001胶囊、适应症为肝细胞癌的FGFR4抑制剂的FGF401等,多数从国外授权(license in)引进。
今年1月22日,云顶新耀公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的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24亿-1.26亿元,较2022年的1280万元有较大增长。这一数据显示了公司的基本面在转变。不过,仅依靠两款产品能否帮助云顶新耀进一步突破仍有待观察。
2024年已经是云顶新耀上市的第四个年头,公司目前仍处在亏损状态。面对一年10亿元级别的研发销售等支出,“降本增效”取得商业化成功显得尤为重要。
时代在变,药企们的经营战略也需要不断动态调整。不仅是云顶新耀,近期,中国生物制药再次剥离非核心业务。
2月6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同附属公司与两位买方及正大青岛签订协议,中国生物制药将出售正大青岛67%股权给两位买方,交易总对价约为人民币18.2亿元。这是中国生物制药近半年第二次出售下属公司股份。
行业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思考、摸索一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创新药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开端。基于更聚焦的战略、更高效的执行力,接下来将会见证更多药企持续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