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中国,肝硬化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年发病率约为17/10万,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一般来说,越早发现肝硬化,治疗效果越好,预后效果也越好。
虽然肝硬化早期表现隐匿,不容易被察觉,但还是有很多科学的方式可以尽早发现。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如何诊断肝硬化?这些手段都可以
血清学检查
目前,血清学标志物主要包括反应细胞外基质合成的纤维连接蛋白、血清透明质酸、脯氨酰羟化酶、脯氨酸肽酶等,而常见的肝功能相关的常规实验室检查,比如AST、ALT、GGT、ALP、总胆红素和血小板计数等。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B超、C、MRI(磁共振成像)以及肝纤维化扫描。比如,做肝硬化B超可提供诊断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肝脏的大小、位置;第二,肝包膜的边角和形态;第三,肝实质,早期可见肝脏肿大;第四,脾脏肿大,可伴有腹水。
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
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肝脏广泛纤维和小叶结构破坏伴假小叶形成为肝硬化的主要特征。不过,由于肝穿刺是有创检查手段,患者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且可能出现并发症,临床应用收到一定的限制。
这些方式都可诊断出肝硬化,有需要可去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测,尽早发现肝硬化,尽早治疗。目前,确诊肝硬化后,应尽早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对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主要治疗目的为防止失代偿发生,而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主要治疗目的为防止进一步失代偿、避免肝移植和死亡的发生。
发现肝硬化后,一定要积极治疗,切莫讳病忌医。
本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