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疾病病发率非常高,其中肠息肉和肠癌比较常见。当肠道里的良性息肉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在肠道里越长越大,甚至发生癌变。因此,为了降低肠癌发生的几率,提早对肠道里的息肉进行干预非常关键。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通俗地说,大肠息肉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
患有大肠息肉会有哪些症状?
大肠息肉的症状有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等,其中便血和反复腹泻是大肠息肉的典型症。
1---便血
这是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容易被误会为痔疮。很多人饮食起居不规律,发生大便秘结或常有大便带血,经治疗后仍有便血,或症状反复,则需高度怀疑大肠息肉,需及时来医院,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2---便秘或腹泻
有长期腹泻便秘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就需肠镜进一步检查。
3---腹痛
对于某些长期腹痛的人,也会发生肠息肉的可能,这类人群应及早进行肠镜检查,在排除息肉、肿瘤后,予以相对应的治疗。
4---大便习惯和性状发生改变
如果平时大便正常,突然发现大便变细,有粘液,或原本一天一次的,变成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加以重视。
医生建议:
建议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要接受积极的治疗。至于是否需要进行息肉切除手术,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形态及病理特点。其中,病理检查可以有效反映息肉是否产生恶变。
产生大肠息肉的诱因有哪些?
-1-
遗传因素
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于遗传了父母生殖细胞内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诱发大肠息肉或大肠息肉病。
医生建议:
如果有家族腺瘤样息肉病(APC基因)的人群,建议在40岁之前进行大肠切除。
-2-
饮食习惯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医生建议:
减少红肉、熏肉,包括猪肉、牛肉、狗肉、羊肉等的摄入可以预防息肉的恶变。
-3-
吸烟
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4-
炎症刺激
肠粘膜的息肉多由炎症刺激引起,受炎症刺激后,肠粘膜充血、肿胀,形成息肉状。腺体阻塞也可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患者需注意。
关于大肠息肉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
没有症状的患者不必要进行肠镜检查
医生观点: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体检发现息肉的也不在少数,这可见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该每隔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大肠息肉。
误区二
癌化疗后复发和化疗无效,不如放弃治疗
医生观点:大肠息肉或者大肠息肉相关的结肠癌变,在所有肿瘤里存活率属于比较高的。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这些治疗都是有一定疗效的,至于需不需要放弃治疗,需要综合评估,不能一概而论。
误区三
中药可以消除息肉,不用做手术
医生观点:这是错误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明确具有消除息肉的作用,而药物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对于治疗息肉,99%都是在镜下手术摘除的。
如何用中医方法改善大肠息肉症状?
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但是科学用药可以有效改善大肠息肉症状,让患者树立信心。中医将大肠息肉分为不同的证型,相应的调理方式也不一样。
湿热内蕴证
典型症状:大便溏薄,或黏液便,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或腹胀腹痛,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舌苔黄腻。
参考药方:香连丸合四妙丸
气滞血瘀证
典型症状: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薄,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参考药方:血府逐淤汤
风伤肠络证
典型症状:便血鲜红,或滴血,或便血时带血,或腹痛腹胀,舌质红,苔薄或薄黄。
参考药方:槐角丸
脾虚湿蕴证
典型症状:大便溏薄,便血色淡,身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腹痛隐作,舌质淡胖,苔白或腻。
参考药方:参苓白术
脾肾阳虚证
典型症状:五更泄、畏寒、四肢欠温、腰酸、小便清长,舌质淡胖。
参考药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小贴士: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在服药的同时,需权衡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大小。
本图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