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痴呆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如何寻找新颖的观点,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探索,相信本文是个范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既往观察性研究发现,倒班工作可通过影响睡眠时间、生物钟节律等机制,增加代谢紊乱、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然而,倒班工作与痴呆发病是否相关并无一致结论。
2022年12月15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唐亚梅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BMC Medicine(IF 11.806) 在线发表题为《Association of shift work with incident dementia: a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y》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倒班工作与非倒班工作相比,全因痴呆的风险增加30%,并且这种关系没有因遗传易感性而改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博士研究生廖焕权、潘东、邓镇宏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唐亚梅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UK Biobank, UKB)中自2006年至2010年间招募社区人员,选择基线时处于工作状态,且无认知障碍或痴呆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最终,纳入170,722名合格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基线时自我报告的工作倒班情况,分为非倒班工作组(n=143,272)和倒班工作组(n=27,450)。平均随访时间12.4年,主要结局是全因痴呆,次要结局是痴呆亚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的痴呆。
结果表明,倒班工作与非倒班工作相比,全因痴呆的风险增加30% (adjusted-HR, 1.30; 95%
CI, 1.08 to 1.58;P=0.006, Figure 2A)。在倒班工作的人群中,夜班与非夜班人员的全因痴呆风险无统计学差异(adjusted-HR, 1.04;95% CI, 0.73 to 1.47;P=0.83, Figure 2B)。
此外,团队也发现倒班工作与痴呆遗传易感性之间在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for interaction=0.77)。在其他的亚组分析中(基线年龄,种族,性别等),也无明显交互作用 (all P for interaction >0.05).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提示未来应该制定相关职业健康管理政策,以改善倒班工人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
唐亚梅教授简介
唐亚梅教授 主任医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科学中心主任神经科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神经内科医师
唐亚梅教授多年来从事脑损伤、脑血管病以及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以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Neuron,Neurology等杂志发表系列文章,系列研究受到Lancet Oncol等专题评述,被多部国际权威指南共识采纳推荐(包括发表在CA-Cancer J Clin的美国头颈肿瘤治疗指南),直接指导临床决策;曾获邀于美国神经科学年会(2019,2016,2014 SfN)、冷泉港亚洲胶质细胞会议(2016,2018)发言。
以上文章来源于唐亚梅教授,作者唐亚梅教授 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