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一直冲在一线,担负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笔者从医疗器械、第三方检验、互联网医疗、药品四个细分领域,一窥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医疗耗材和医用诊疗设备:倒逼企业向自动化、具有多种产品转化能力的方向转型
疫情防控中,对于紧缺的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耗材,检测试剂及仪器、病情监测及呼吸支持等医用诊疗设备,大量医疗器械企业捐钱捐物,出人出力,加班赶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管部门也启动防控疫情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保障医械生产供应。
此次疫情初期物资的紧缺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医疗物资的储备有待提高。而实际上,SARS过后,我国的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这次疫情后,相信不管是地方医院、各地政府还是国家层面,都会对医用耗材及医疗器械的储备更加重视,相关领域产能也有望在后续储备期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毫无疑问,疫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意识,口罩、消杀用品等医用耗材以及体温计、额温枪、血压计等家用医疗设备可能成为家庭常备、高频使用的产品,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利好信号。但一些门槛低的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倒逼企业向自动化、具有多种产品转化能力的方向转型。
体外诊断和POCT设备:有望成为下一个发力点
目前为止,全国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纷纷加入到检测试剂盒的生产中。其中,已过审批的不少试剂盒都采用了常规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需要专业人士在标准PCR实验室进行操作,结果较为准确,检测通量大。
在发热门诊、传染病区和隔离病区中,核酸检测试剂发挥了非常大的诊断、筛查作用,但受限于场地和人员等条件,一般二级以上医院才会建设标准PCR实验室。此前,疫情快速发展,基层医院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发热门诊诊断能力不足,不能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在未来的医院建设中,发热门诊可能会成为重点建设科室,医疗物资的配备以及对病患的及时检测能力应予重点关注。相信PCR试剂盒也有望大量普及,加速下沉。
随着全球被感染人数的增长,便捷、快速、非专业性检测的需求凸显。此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旨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型冠状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突破现有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的限制,缩短检测用时,提升便捷程度,推动诊断前移下移,实现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
而POCT作为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具有快速检测、现场采样、操作简便等三大方面优势。不少企业在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同时,也进行了POCT产品的研发。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落地,加之此次疫情中POCT设备凸显的优势,该领域有望成为生物医药行业下一个爆发点。
第三方检验:定位与功能加大加强
第三方检测机构“扛鼎”重任,承担了大量的病毒检测工作任务。查阅资料发现,第三方检验机构网点多,很多大型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域为主,若有需求,各机构的全国实验室可以全面介入。
2月初,中央相关会议就已明确,要提高检测确诊能力,缩短检测时间,从全国疾控系统调派检测力量支援疫区,允许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又一次显现。目前,多省市已经全面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合作,向公众推荐了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人员集中,实验室设备完备,流程化检测能力强,检测能力与医院和科研机构相比有极大优势。他们在疫情中反应迅速、积极承担,大大提升了行业关注度。未来,第三方检验的定位和功能有望加大加强,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
互联网医疗:被强激活后强调“质”发展
疫情期间,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为患者提供了线上咨询服务,多家医药电商平台积极加入,并成为人们购买日常用药的首选方式。
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仅在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为31.28%。另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0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线上咨询服务情况,线上诊疗在疫情之下被真正激活。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呈现“倒三角”结构,卫生服务的社会需求大部分在基层,但是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此次疫情中,专家跨越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多次通过在线方式同一线医务人员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这为“倒三角”向“正三角”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机会——远程医疗将进一步普及,尤其针对医疗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这必将是分级诊疗政策落实中的补充,也将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下,由于口罩、酒精、预防用品等产品的稀缺,医药电商成为用户“抢货”的重要途径。相关数据显示,仅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到148.21万。头部企业最高用户平均增长率为8.27%。
民众选择线下药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可以使用医保,而现在,受网售处方药合规、医保线上线下统一、鼓励医药电商发展等多个政策的利好影响,以及本次疫情中民众养成网上购药习惯的影响,医药电商行业有望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
创新药:持续发力
国金证券指出,当前我国创新药的市场占比仅7%,对比发达国家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德邦证券认为,欧美新药研发的成本在10亿美元,目前本土药企研发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疫情过后,国家层面和创新药企将更加重视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CRO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据悉,CRO头部企业参与了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从中可以看到CRO的试验能力和效率是被主流医疗机构和相关方所信任的。
血制品:值得长期关注
血制品中的免疫球蛋白能识别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菌并与其结合使其丧失对人体的致病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由于目前没有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疫苗也需较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研发成功,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这也直接带来免疫球蛋白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多地将免疫球蛋白列为治疗药品。
之前一些省份将免疫球蛋白列为辅助用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疫情中,部分血制品用于临床治疗和医护人员的预防、使用等,促进了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对血制品的使用认知。除此之外,由于生产血制品有较高的行业壁垒,且血制品属于资源品,不像一般化学药品那样在医保的挤压下价格大幅下降,血制品的竞价是相对比较有优势的,因此血制品行业未来依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值得资本市场长期关注。
★★★ 小结 ★★★
病毒无情人有情,不少生物医药企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一线或大后方承担着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国家进一步鼓励创新和社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生物医药行业还将迎来进一步快速发展。
(本文第一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第二作者为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