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经济增长处在新常态期,众多未盈利的高技术企业尚需海量资金支持研发,由于距离其产品上市及占据领先市场份额仍需时日,设立科创板,就是在“贸易持久战”背景下的国家重要战略。
自第一批科创板申报企业亮相以来,已有多家企业获受理,虽然是否获批还不得而知,但其中确有不少质地优良的生物医药企业。查阅资料发现,截至4月15日,77家科创板申报企业中医药生物公司占据17家,比例超过1/5,这些企业多具有独特的研发能力和视角,假以时日,有机会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
比如药品端的微芯生物,在很多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患心中口碑较好,该公司的明星产品西达本胺(商品名“爱谱沙”/Epidaza)在2017年7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西达本胺化合物中国发明专利还于2017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并有国际殊荣光环加身。又如器械端的启明医疗,成立于2009年,获得知名机构投资,公司于2017年4月在国内率先拿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VenusA的注册证,同年开始商业化销售。经临床实践,该产品 1年期全因死亡率远低于国际上可查询到的同类研究数据。
科创板申报企业的优秀代表还有很多,科创板也为未实现盈利的研发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打开了又一扇政策之窗。与此同时,尚有诸多问题需要在未来理顺,以助力自主研发型公司更加优质地成长。
估值问题
因为诸多申报企业尚未实现盈利,目前二级市场较为认可的PE估值法不能直接使用。由于一级市场估值的水涨船高,投行与公司进行上市定价需要进行多方博弈,而短时间内,谋求二级市场使用DCF法对公司进行合理估值仍有一定难度。但若借助科创板的推进以不断教育投资者认可研发的价值,笔者以为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投资者负责
科创板如火如荼地推进,但上市对于初创型企业并非“绝对的好事”,因为上市便需要对不同结构的投资者负责。此前,投资公司的VC/PE可以等待5年以上的长周期,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不会,若因为投资者的压力对公司正常研发、销售布局产生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将不利于公司发展,这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沟通要求。
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已启动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的制定工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稳步推进。需要研发型企业注重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更要注重国际上的专利申请和保护。国产的first-in-class药物相当不易,若因为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而导致专利纠纷,对公司产品销售布局将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创新不易,国产化创新成果转化更不易。科创板制度的落地给了广大企业融资的新途径,也给了市场认知国产创新企业的新机遇。投资科技即为笃定未来,药械企业理应更好地为国民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