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涉械企业踊跃
各路诸侯纷纷出手抢夺的是谁?
11月15日,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中,从事糖尿病创新药研发的上海银诺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和利用泛素降解技术(PROTAC)开发RAS突变蛋白抑制剂的凌科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分获成长组和初创组一等奖。
众多与会投资机构、生物园区向此次进入决赛圈的参赛企业伸出橄榄枝。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在会上强调,生物医药领域需要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产融结合良性循环
“本次比赛有助于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达成融资的目标。”巴曙松指出,早期的创新型企业一般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但往往面临资本投入少、创业周期长、风险和不确定性高的难题,需要多种金融工具盒孵化环境支持新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生物医药企业的市盈率能超过百倍,这取决于其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了解,此次大赛已是第七届,吸引了3600余家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参加,最终进入决赛圈的有235家企业,研发方向涉及创新器械、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新药研发、再生医学、医药装备、体外诊断、“互联网+医疗”等多个领域。
大赛通过专家和比赛形式选拔优胜者,资本市场为优胜者投资、助其上市。去年大赛中的歌礼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在获得全国生物医药行业成长组一等奖后成功赴港上市。
巴曙松表示,产融结合的关键在于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作为创新型企业获得融资的最主要来源,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人也期望争取合理的退出时间及回报。因此,投资人通常要求合伙人在承诺的7~10年的时间内取得收益,国内的一些新经济领域的投资期限则更短。“上市或并购是实现投资回报的最主要途径,这通常也是投资人催促公司上市的主要原因。”
今年宣布了改革新政、有意吸纳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港交所,也特意在比赛期间举办了讲座,从上市过程中的关注要点、香港市场债券融资业务、香港上市企业再融资业务等具体内容进行剖析和解读。
当然,乐于向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伸出橄榄枝的还有各地产业园区。比赛地方承办方之一,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学伟在启动会上就抛出包括项目政策支持、各类创业配套资助、按产业化进度奖励等一系列的优待政策。
产业龙头欲分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新滋教授在会上强调,新药研发实质上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并过程中赚取利润。但众所周知,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让众多小型创新药企业面临巨大挑战。“科技推动发展,也需要市场拉一把。”
然而,行业人士也提醒,即使大赛资源很丰富,也只可能有少数头部企业获得资助。更多创新型企业若想快速获得资金支持,与相关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是不错的选择项。
参与了大企业对接会的达安基因运营总监史玉林就表示,达安基因旗下的投资孵化平台达安创谷,就是为了打通整个产业链,帮助创新型企业联接到最有价值的资源,构建一个共生互生的生态圈。万孚生物总监陈飞表示,希望能与中国及更多市场进行相关技术或产品的授权与合作,可以采取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全权对特定技术或产品进行开发与商业化,或由万孚进行战略投资、并购、引进团队到国内进行深度合作。
“这给了我们了解全国创新创业形势的机会。” 比赛结束后,地方协办之一的广州医药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长海表示,广药集团战略愿景就是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金、品牌、市场等方面有优势,初创企业在创新、技术、激情、灵活性方面有优势,两者可以结合互补。